作文,多大点事啊!
孩子快要升初中了,自己水平有限,遇到孩子写作文,一直感觉很难辅导,一家人都头痛。
偶尔的闯进一个功夫作文的群里,听非常老师讲如何写作文,收获太大了,
听课真是一种享受,听课听得人很兴奋,按着老师的方法一点点熏习,孩子进步多了,
按捺不住把一些妈妈整理的课件发上来跟大家分享。
一、培养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古人过去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一个“书”,就包括了作文。作文对不少孩子而言,是一件相当头痛的事情;而在很多成人的世界里,遇到的最不愉快的一件事,也许就包括了写作。所以说,语言交流与文字表达,不仅关系到孩子短期到考试学分,更关系到----它也是成人一生中---学习、工作、生活都需要的基本技能。
之前,可能您的孩子在作文上遇到了问题。在此之前也许您已让孩子读了不少课外书,也许你打算或已经为孩子报了一个作文方面的提高班。但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尽管作文有技巧有方法,但还是特别想说:最快捷有益的办法,就是您与孩子一起学习。您的这一小小改变,将给孩子带来一个巨大的提升。
想要解决孩子的作文问题,首先取决于您是否愿意做这点小的改变。如果您还跟过去一样做甩手家长,买来不少课外书后便让他独自吸收,或是把他一人扔到课外学习班里,自己埋单走人。那您找到的这些办法,都是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您连一个配角都不愿意扮演好,那对于主角——我们的孩子,他的戏也就不会演的精彩。亲子教育,是最负责任,最经济合算的教育。
当然,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意味着要求您亲自提笔、披挂上阵,来写一手的好文章。但要求您知道什么是好作文?要求你知道怎么评判孩子的作文?通俗的讲,不要求你吃过猪肉,但你一定要见过猪跑。“扶上马、送一程”,扶孩子上马的人,并不一定要学会骑马。我们家长的见识水平,就是孩子的作文水平。因为你的见识高了,要求高了,看作文、看问题的眼界高了,对孩子的帮助就大了。我们不能当甩手干部、甩手户主。
有妈妈说:我的孩子小学的时候作文很好,怎么到了初中就不行了;我见过一些小学生的作文,写的很好,很有章法,但入不了老师的“法眼”,而上了初中,转眼之间写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班里的范文。
这两种现象,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小学、初中,甚至到了高中,对作文的要求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小学的好作文,主要的要求是好词、好句。初中的要求就高一点,要求结构合理、表达通顺。到了高中,对作文的要求才比较完整。如此来看,孩子学了近十年的语文,才略略看清作文的基本面目。在这期间,走了多少的弯路?迷了多少路途?
我们为了写好作文寻找到了很多的答案:多看书、多积累、多观察、多练习----我们走进任何一个诊所,“医生”都给我们开这种大同小异的“药方”。这个药不敢说包治百病,但也吃不死人。我们的孩子看的书多不多?作业多不多?功课紧不紧?看的很多!作业很多!功课很紧。但作文水平呢?这种浮在表面的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那就要推翻、打破,寻找新的方法,重新来,重建系统。
写作文从哪入手呢? 请看今天内容:
会说话的孩子都能写一手好作文!
为什么写作文是要从说开始的呢?文通则理通,理通则文通。语言表达与写作的表达在理上是一样的,在文上不同罢了。但理说通了,说的时候顺了,写出来必定是通顺的、符合逻辑的。
作文从说开始,这个方法太简单了,所以有的人就看不上了,这是个怪病。好多妈妈非要用大的说头玄的理论,才肯相信。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
大家听听小孩子的语言,多丰富、多精彩,我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推销。让孩子把好的语言留下来。
只要孩子会说话,一定就能写作文。道理简单,但一定要培养。
写作文大致上有四个阶段:说作文,打腹稿,写草稿,修改精练----“文章不厌百回改”。
从说开始,说的关过去了,就不用嘴上说了,就可以在心里说,这叫打腹稿。
再下一个阶段,写在纸上,叫草稿。我们也不是培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我们也不是培养达人、文豪。不可能出口就成章,一落笔就成文。所以,我们现在,不管是孩子没上学的、还是在小学的、还是在初中的,要从这个方面训练起,先是嘴上说,接着是心里说肚子里说,最后是纸上说。
以前认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作文一团糟。第一次辅导他,作文题是《我的妈妈》。于是我让家长出去,我和孩子单独聊,问他的妈妈都怎么好,让他说而不是写。这个孩子说的太感人了。平时很淘气,但妈妈的付出,全记着呢。那个孩子的妈妈在外面偷听,听的哭啊!讲一遍,不行;再讲,两遍、三遍,讲的成形了。再让他写下来。这个作文,就成了全班的范文,感动一大片。
读书的诀窍在哪里?
记得有一年高考的作文题,讲的是挖井,有一个人挖的不深,但挖的数量多,结果一口水也喝不上,另外一个人,一门深入,结果打了井喝了水。读书,就跟挖井的道理是一样的。听说有的孩子,一个月能看好几本世界名著。这样子看书,能看出什么好效果?读书与看书的区别,一口井一定要挖出水来,不要今天挖一下,明天挖一下,看上去是博览群书,但所得有限。
看书与读书就是这样的关系。看书,讲的是一目十行,读书讲的是字斟句酌;看书,是躺在床上或是上厕所的时候的阅读方式,读书,是要求我们坐下来,好好体会的阅读方式;看书,是一种消遗,是一种时间的打发,是我们上下班坐在车上的阅读方式,读书,不是对时间的打发,而是去追赶时间;看书,我们可以随意随性,自由放松,可以边看书边看电视,边聊天边看书,可以让自己的神志松散一些,读书,要求沉下心来,凝神静虑;看书,只是浅层次的感受,比如看看笑话,看看新闻,看看八卦,读书就要用心灵深处的东西去感受,去体会,去玩味;看书,是书看完之后,都会成过眼云烟,所能记得的东西自然也不了了之,读书,是去捕捉文字语言之中闪动的思想,精彩的章节、词句,深刻的思想内容,让你记忆永久;看书,最多也是知识的积累,是用来茶余饭后的谈资。读书,是能力的积累,是一经通而经经通的能力,这两个一定要区分开。
搞结构怎么搞?
第一、阅读、分析、欣赏、去发现,把我们讲的对称词、对称句、对称段搞清楚,然后跟孩子一起去像做游戏一样的去发现。几个月,或者说是几个星期的熏陶,我们知道了文章的精髓了,一定有成效。看文章、读文章、与提高文章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现在不少写作的书讲要多阅读,多积累。问题是积累什么?刚才讲,写作文、阅读、分析,这三个是一回事。你不会阅读,怎么分析?不会分析结构,怎么能熏习自己?不熏习自己,怎么能提高自己对作文的理解?怎么能把自己的作文提高到一个水平?这是一回事,不要分开。真正把文章用结构的思路分析清楚了,阅读能力就上去了,作文水平也上去了。这是同一回事情
第二、我们讲了作文或者说语文是一个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都能够同时得到锻炼的科目。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两个思维能力,是一不是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达到高度的统一,我们的孩子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我们看《三味书屋》特别是看到画的结构,我们就会知道,形象的描述是要建立一逻辑的结构上的。同样,在逻辑中我们又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这个结构是一个逻辑的过程。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用什么样的形象思维,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词藻,那就是风格的问题了。你可以是简约的,也可是华美的,可以装修的简单一点,来显示逻辑---道理;也可以装修的豪华一点,来显示形象---文采;也可以每个参半,各有侧重。有妈妈讲那个四月乡村的散文,太过豪华了。这只是人的风格不同,也就是装修不同,并不会影响作文本来的结构的稳定性。这个结构,从小学作文到中学作文,乃至于以后的所有作文,都是一条主线。不管是散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记述文,都多需要这个主线。
第三、为了更深的了解结构,我们就要明白对称的意义。对称是我们汉语最常用、最基础的表达方式。我们特别要了解对称词、对称词组、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对这些对称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去更深的读书、理解、阅读。就如那位妈妈讲的:学完您的结构、对称,长眼睛了一样。我们明白了对称确实就如开了慧眼一样,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无处不在,无处没有。
第四、知道了对称,就可以理解文章的美感与节奏感。
“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小树长高了,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
对称中有不对称,特别是太阳这一句,有长有短就是节奏。
我们再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一样的,对称不是对仗工整,不是对联,对称中有不对称就是为了有节奏。
我们讲了不少,其实讲的就是如何读书,我们讲了结构,我们讲了对称,很多妈妈特别有感触,有了这个结构、对称作指导,突然一下子发现文章里的好多东西,原来是这么有深意这么值得玩味啊!
作文讲评:《冰雹》
原文:
2010年暑假之际,下了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雹。
那是在七月的一天。下午的时候,我发现天空变的阴沉沉的,一眨眼的功夫,黑云就变的越来越多,堆成了一块厚棉被把世界盖了个严严实实。黑云又象口黑锅一样盖到了我们的头顶上。唉!今天早上还是万里无云,现在却变的黑沉沉的,大地上死气沉沉,家里也是黑压压的。
这时刮起了一阵风,风越刮越猛,刮的大树拼命的摇摆,好象要从土里拔出来一样,刮的树叶好象要摆脱树枝随风飞舞。忽然,黑色的天空中划过一道白色的光芒,震耳的雷声象车轮一样从我们的头顶滚过,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天气骤降,雨滴变成了冰雹落了下来,一个个有蚕豆那么大,它们象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地上到处乱蹦,冰雹的个头越来越大,有的居然有乒乓球那么大,真是太吓人了。幸亏没下多久就停了。
这时天开始放晴,远处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我走出家门,看见路上的冰雹静静的躺在墙角,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象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小朋友们都出来了捡起冰雹放在手心,看着它慢慢化成水从掌缘流走,快乐的笑着。路过我身边的一位老爷爷却边走边摇着头自言自语:“真是百年难遇啊,唉!庄稼保不住了。”我心里想着,我们可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呢。
出于好奇,回到家里查了百科全书,哦!我终于明白了,冰雹的形成是由于强烈的气流反复循环,造成冰层积聚在冰晶四周,使冰晶不断加厚,雹子的体积增大,从而形成雹块降落而下。
讲评:
这个作文我想换个方式讲评,也谈不上讲评,重在启发,重在趣味。我在假想,他是我的孩子 ,一定是很纯也很顽皮的那类,从文中也能看出孩子聪明。所以我这个老爸呢,也以聪明治聪明,
他耍小聪明,我也耍小聪明。一定是要开心学写作文,打开孩子思维的路径。
1、2010年暑假之际,下了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雹。我就会问孩子了,宝贝,这大冰雹在哪下的呢?告诉我嘛,求求你告诉我嘛。怎么连个地点也不说,是不是怕群里的老爹老妈扒出来啊。还是怕暴露天机?这肯定算不上是国家机密,但可以算得上是地方一级的机密吧。
2、那是在七月的一天。暑假之际 ,七月的一天。孩子,你小看你爸了。暑假之际,七月某天,你真以为我不知道啊?还用得着说两次?
3、下午的时候,我发现天空变的阴沉沉的,一眨眼的功夫,黑云就变的越来越多,堆成了一块厚棉被把世界盖了个严严实实。这个老爸要给高度的好评,怎么跟说黑心棉一样一样的呢,描写的好啊。
4、黑云又象口黑锅一样盖到了我们的头顶上。今天早上还是万里无云,现在却变的黑沉沉的,大地上死气沉沉,家里也是黑压压的。
黑云又象口黑锅一样盖到了我们的头顶上。孩子我在群里经常用这个图标,原来是我头顶着云彩啊。(这样的描述一定是要表扬的。要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大胆的写大胆的表达。)
唉!孩子,干嘛叹气呢?你不是在文中讲了嘛,我心里想着,我们可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呢。小孩子叹气怪可爱的,少年老成。
家里也是黑压压的。天啊,孩子是不是老爸老妈骂你打你了?家里黑暗成这个样子。哦,看到这个黑压压,我怎么就联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呢,老爸老妈可是最阳光的嘛。
5、这时刮起了一阵风,风越刮越猛,孩子,不就是一阵风嘛?怎么会有个越来越呢 ?至少是好几阵子风哦。
6、刮的大树拼命的摇摆,好象要从土里拔出来一样,刮的树叶好象要摆脱树枝随风飞舞。写的好啊,有气势,有胸怀,有境界。
7、忽然,黑色的天空中划过一道白色的光芒,震耳的雷声象车轮一样从我们的头顶滚过,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写的好,写的有气势。表扬!幸好,俺家的车不是拖拉机,不然响声会更大。
8、天气骤降,是天气降下来了?还是气温还是云团?(大家不要误会,我是在假设一个语境。就是如何鼓励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文章之法。只要孩子敢说,我们大人一定要敢于表扬。不能批评。要说批评也是寓教于乐的。让孩子在笑声中修改过来。)
9、雨滴变成了冰雹落了下来, 是怎么变的呢?孩子,豆大的雨滴怎么一下子变成豆大的雹子了?变的有点快。
10、一个个有蚕豆那么大,它们象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地上到处乱蹦,比喻的好。鼓励!但是老爸不禁要问,这是几个月大的孩子?
11、冰雹的个头越来越大,有的居然有乒乓球那么大,如果刚才是三个月的话,现在可能是四个月的吧。孩子,只要你调皮,俺老爸就不怕。调皮才好身体好,心灵好。吃嘛嘛香,多好。
12、真是太吓人了。幸亏没下多久就停了。调皮的孩子怎么会吓人呢?孩子,俺知道你的心理素质极好,刚把你吓着,你就让冰雹停了。呼风唤雨的看家本领都跟你爸使出来了啊?
13、这时天开始放晴,远处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我走出家门,看见路上的冰雹静静的躺在墙角,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象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小朋友们都出来了捡起冰雹放在手心,看着它慢慢化成水从掌缘流走,快乐的笑着。写的棒极,这才是童贞的表达。我喜欢你那种是什么岁数表达什么思想的行为。
13、路过我身边的一位老爷爷却边走边摇着头自言自语:“真是百年难遇啊,唉!庄稼保不住了。”我心里想着,我们可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呢。孩子,你前面就叹上气了,还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你这句话,分明就是在说那个老爷爷“老年识尽愁滋味”了嘛。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老年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出于好奇,回到家里查了百科全书,不懂就问,不会就查,太好了孩子。孩子,你会用百度或谷歌吗?有空我教你。
14、哦!我终于明白了,冰雹的形成是由于强烈的气流反复循环,造成冰层积聚在冰晶四周,使冰晶不断加厚,雹子的体积增大。恩,写点科普的知识,换个角度来写冰雹,很棒。
15、雹子的体积增大,从而形成雹块降落而下。这句话,我读着 怎么有点嘴不顺,难道还会飞天而上不成?孩子,不带你这么写作文凑数字的。
《苹果》——作文讲评
我们开始讲课,今天下午,我们计划讲两个内容:一个是讲一篇孩子的作文,另一个是讲一下后面的授课安排。
先讲第一个内容,前几天,我曾经现场手打了一篇作文,叫《苹果》。这个作文题,是群里一位妈妈让孩子写的。今天,这位妈妈把孩子修改过的作文发给我。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需要强调的是,这篇作文并非十全十美,并非无可挑剔。我们要抱着一份鼓励的心,做给孩子掌声的手。下面,大家看孩子的作文,写得非常好。
苹果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的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全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来回滚,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都开怀大笑。
还有一次,妈妈教我用水果刀削苹果,妈妈削出来的皮是长长的一条,中间都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子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是褐色的,有点发黑,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的核的形状是这么的美好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
前年甲流流行期间,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时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的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我“扑哧”笑了,笑的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还不时的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十分温馨。
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
大家来看一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前几天,我也写了一篇关于“苹果”的故事,起因就是这个孩子的作文题。 这个孩子写苹果,就是写苹果。大家可能也从前面的情节中看到,孩子的妈妈 让孩子写苹果,还专门拿了一个苹果让孩子观察。但是,可以说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写苹果就拿苹果来观察,这样来引导孩子是不对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要孩子多观察,深刻的意思是什么?用眼睛看? 错!
大家再看一下原文,我们一开始看觉得很生动,但为什么生动,生动在哪里?说不出道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哪些是眼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尝到的,哪些是想到的?请大家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大家都相对的找到了,为什么生动,道理发现了吗?我们讲了生动性的问题,孩子的作文,如果写得不生动,怎么办?六根六尘!这是解决之道,也就是说,我们在引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问他看到什么?还要引导他,想想看——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除此以外,还要深问——听到了什么,听到的像什么?闻到了什么,闻到的像什么?尝到了什么,尝到的像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闻到的苹果有一股甜味,但这股甜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香,这种香恰如其分,有如葡萄酒。比之于啤酒与白酒,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用酒香来做参考、来做比喻,就又显出了一分生动。
这是我们对于苹果的形态的一种写法,现在,孩子的作文经过修改,有了大的提高,提高在哪里?就是从只写“苹果”,提升到了写“苹果的故事”。单纯地写苹果,虽然生动,但是苹果的故事,却更加感人。没有故事,感人就不存在。所以说,我们引导孩子,先不急着从细节上入手,先从大方向上引导 。如果说大家都去写苹果,描写苹果描写得比花还花,有意思吗? 除了描写苹果,还要写苹果的故事。那就更加深入 了。
我们再来看结尾: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听我们讲完上述的,我们再来看结尾才知道,因为有了故事,所以结尾才有了意思,对不对?反过来,如果我们没有故事,只有对苹果的描写,最后。我们的结尾会是什么呢_——苹果啊苹果,你真是一个好的苹果!这样的结尾有意思吗?所以,很多妈妈着急问,孩子作文的立意不好怎么办?立意里要有故事啊,没有故事,只有苹果,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苹果啊苹果,我的最爱!有笑的吗
这两天我们讲到了一个主题,就是扶上马送一程。对于孩子要尽责,不能当甩手的家长、甩手的户主。披挂上阵就能舞文弄墨?这个大可不必,但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呢?很简单:没吃过猪肉,但一定要见过猪跑。前两天有的妈妈听了一小部分课,就说:道理明白了,但一提笔写起来还是难,这是问题。现在我们讲,不是让你披挂上阵、投戎从笔,现在要求的是你当一个教练,这个教练是不直接参加比赛的,但这个教练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要知道游戏或是比赛的规则。说句玩笑话,让教练参加比赛,观众都觉得你老;但让教练指挥比赛,观众(孩子)就会觉得你经验丰富。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在孩子写作文中的定位!那么,谁是孩子的老师呢?名家的作文是孩子的老师;名家作文的标准是孩子的老师;“没吃过猪肉,要见过猪跑。”——这个“猪跑”就是标准。
那么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条:虎头猪肚豹尾——头抹摩丝,鞋擦油蜡。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做一个简单的讲解。第一条大体的意思是说:一个整体的文章,必定要讲究头、身、脚的关系。在一个整体文章的段落里,必定要讲“戴帽”、“穿衣”、“套鞋”的关系。
第二条:借古论今,谈天说地——上识天文,下知地理
这个话题用一句话来讲叫“无典不成文”,好的作文没有不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孔子说话,书曰……;孟子说话,诗曰……;孔乙己说话,多乎哉,不多也!对不对?
第三条:结构扎实,对称体美——盖好房子,立好牌子。
这个对称,是我们要讲的重点。最近几天,天天讲,时时都在讲,等正式开始讲,我们还要系统地讲!这里暂先不提。
第四条:六根六尘,生动丰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应俱全。
第四条六根六尘也是重点,有关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相关的博客上提前预习,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这“八个标准”之后,一会儿还要略讲一些 六根六尘。
第五条:写冷以热,对比鲜明——红烧肉好吃,不妨先尝白菜梆子。
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我们这几天讲的正话反说就属于此例。比如说:今天天气很好,非常不错。“很好”与“不错”是对比的,这是简单的例子。稍深一些的呢?比如:我们写春天,能不能一上来不写春天?写什么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两天我们讲苹果,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写苹果之前先写大鸭梨?我们的孩子常常写《我的妈妈》的作文,可不可以在写妈妈之前先写爸爸?甚至,我们在写妈妈温柔、美丽的一面之前,先写妈妈的河东狮吼?这样是不是思路就开了?在看到大家手的时候 就让人想到了脚。
第六条:驴头不对马嘴——语不惊人誓不休。
语言要好,就要驴头不对马嘴。这话怎么讲?举个例子,我妈气得跟气球一样。气和气球本不是直接搭界的。我们来看看唐诗,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谁钓过江雪?这个江雪如何能钓?再看一个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与桂花落有什么关系?月出与惊山鸟有什么关系?不搭界!但写得就很美。
第七条:意境深远,有画面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一条暂且不多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有了这一层意思。说白了就是摆关系、讲意境。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可写的吗?不是凑字吗?那我们就来凑一下。比如我们说,春天来了,天更蓝,树更绿。讲了两个:一个是天,一个是树。我们再摆一下关系:春天来了,天更蓝,树更绿。天衬着树,显得更高;树映着天,显得越发的新。把天与树、蓝与绿的关系放在一起比较,是不是字数也多了,意境也有了?
作文,多大点事儿?曾经,孩子问我什么是作文?我告诉她:作文就是用文字来画画。为了让她明白作文要集中不散时,我教她:要学会戴帽、穿衣、套鞋。什么是作文的立意?我回答说:那就是一栋大厦的霓虹灯。什么才是好句子?我说:牛头不对马嘴的句子……
第二个重点是六根六尘。这个重点是为了解决孩子写作文不生动的问题。刚才我们讲了“我的妈妈”,我们现在渗入一些六根六尘的因素:我的妈妈很漂亮,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特别是那双眼睛,清澈得如月亮一样,宁静得跟水波相同。用的是意法!是不是就生动了一层?就事论事地来说,我们还可以说:妈妈的薄嘴唇象两片桃花一样,永远那样的年轻、鲜艳。妈妈的声音,是那么的温柔,每当我睡前妈妈向我问安的时候,总觉得她象天使一样——轻声细语。对不对,生动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