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做大事的人要提防小人拆台,飞机坠毁不可能是掉个轮子掉个翅膀,都是因为一个小零件很可能是个小螺丝母。不要以为蚂蚁绊不倒大象,很多大象都是粗心大意被渺小的不在视线之内的蚂蚁换了心情自己郁闷死的。所谓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越是体积大惯性大的越容易被渺小灵活隐蔽的秒杀,这里提醒那些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小心身边的小人,多么乖巧温顺都要尽早除掉,不然以后会成为大麻烦,她们永远没有改过自新这一说,所谓不打不相识,只能是对坦荡的真小人说的,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做“死不悔改的卑鄙小人”,永远不要抱希望跟这种人做朋友跟她们和解,她们不会悔过也不会真心跟你交朋友,她们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委屈求全,一旦得到机会,她们会把过去一总的委屈报复回来,所谓不计前嫌只能是对“大人”说的,这里的大是指度量大的。
“圣人庸行,大人小心”这句话来自清朝人金兰生写的文章。金兰生先生如是说: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至行对庸行,大人对小心,上达对下学,远到对近思。通过分析对比,可以推出大致意思了:不管圣人,还是大人,都要注意言行一致,要收敛锋芒,把自己的脾性学识深藏不露。以下是详解:
一、用周易解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本质上相同。圣人庸行,并不是说圣人有平庸的品行,而是要善于藏拙,见素抱朴。如《周易》乾卦中说“潜龙勿用”,不是说潜龙不要用,而是在说明人要沉下心思好好修炼,等待时机,表现自己的才华。大人小心,这里的大人不单纯地说成年人,而是指德高望重的人。人怕出名,人红是非多,所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留心,才不会留下不好形象,以防晚节不保。与《周易》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异曲同工。这里可以做“潜、惕”理解。
二、用阴阳观点解一阴一阳,是为道。要想达到平衡,就得阴阳互补。圣人、大人,属于阳。庸行、小心属于阴。所以圣人光环太盛,要拿普通来平衡。大人气势太强,需要言行谨慎,来以柔克刚。这里做阴阳互补解。阴阳是相比较而言,语境不同,阴阳具象也不同。在这个语境下暂且这么理解。
三、用论语解大学有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圣人独处要谨慎,在人群中要谦逊,因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言一行,都被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时的“圣人庸行,大人小心”,要做谦虚谨慎来理解。
四、用太上感应篇解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来自哪里呢?来自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好了,人家夸你。表现差了,人家贬你。别人夸你时,你得注意有小人眼红,他们处心积虑要黑你。你过得一团糟时,贵人就出现了,拉你一把。圣人庸行,大人小心,即别人肯定你,你别得意忘形,别人贬低你,你也别自暴自弃。这里可以理解为消灾积福,让心态回归平和,一杯水端平。
圣人庸行,大人小心放到现在,一般是说,有德行的人处事要与人为善,以和谐为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谨慎小心做事。
格言联璧 --学问类
[清]金兰生
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
何以远到?曰近思。
翻译:
什么是一个人的最高德行?是中庸之道。
什么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是小心谨慎之人。
怎样才能上知天命?要体察人情事故。
怎么能远达目标?要从近处思考。
评语: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最高的德行是中庸之道,要上知天命必须下学人事,
而要远达目标必须首先从近的地方思考,这些都是圣贤在经过了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
虽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理解的,但是一定要牢记在心,当细咀嚼,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