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2.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这样强调是恰当的。然而,史铁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
3. 《我与地坛》
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4. 《插队的故事》
《插队的故事》属于知青文学的精典佳作,史铁生以顺时或逆时的手法,并互相交插,再现了荒谬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
故事中的那些事鲜活生动,故事中的那些人形象饱满,故事中的那些思考睿智深刻。小说的语言清雅淡然,又不失适时的幽默;结构完整流畅,又不失合理的穿插跳跃,体现出了史铁生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卓越的创作技巧。
5. 《我的丁一之旅》
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务虚笔记
百度百科-病隙碎笔
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百度百科-插队的故事
百度百科-我的丁一之旅
1、《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2、《奶奶的星星》除小说文本外,附录作者一回忆录、自述或访谈,以及相关的传记材料及重要评论。个别作品的评论具有争鸣性质,意在反映小说的社会影响的实况,也可供作文学史研究之需。
3、《来到人间》本书讲述的是侏儒症患者小女孩,父母对她的生理残缺有两种态度:逃避与直视,以此而引发的故事和对读者的触动。
4、《我的丁一之旅》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我”、“史铁生”、“丁一”,三体合一,实乃身器和心魂互相寻找的一人。
5、《秋天的怀念》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6、《随想与反省》简介: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是人类生来的困境。所以建立起诸多观念,以使灵魂有路可走,有家可归。
7、《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简介:我相信,体验生活回延安和生活体验是两回事。抱着写一篇什么的目的去搜集材料,和于生活中有了许多感想而要写点什么,两者的效果常常相距很远。从心中流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好些。
8、《记忆与印象》是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所著的散文集。其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
9、《病隙碎笔》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10、《我二十一岁那年》。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二十岁那年的厄运突降,陷入忧郁的同时也开始了深刻的人生思索。
1、《我与地坛》,作者对于人类的残疾生存状态的关注,使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哲理意味,并贯穿着一种温情、宿命的感伤,以及对于荒诞和命运的抗争。
2、《秋天的怀念》,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3、《记忆与印象》,其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书中写童年伙伴、青年际遇,写故乡变迁、隐秘家史,写了邻居小姑娘姗姗、写了B老师、传奇的梅娘。
4、《命若琴弦》,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扩展资料:
1、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2、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
3、史铁生妻子是陈希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后成为出版社编辑,在2012年创作了散文集《让死活下去》,表达对史铁生的怀念。
4、史铁生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5、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史铁生
史铁生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是《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一、《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二、《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三、《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扩展资料: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铁生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1.《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在 2002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为史铁生。是史铁生文学作品1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2.《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3.《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4.《插队的故事》
《插队的故事》是中国盲文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铁生,描写了“我”和朋友们在上山下乡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到陕北农村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5.《我的丁一之旅》
《我的丁一之旅》,继《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的最新长篇现代爱情小说。《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我”、“史铁生”、“丁一”,三体合一,实乃身器和心魂互相寻找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