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
1、测温孔的形成
采用棒式温度计进行测温,在各测温点设置孔洞,为在混凝土中形成测温孔,可用PVC管,直径10~15㎜,底部封闭,上口敞开,长度根据结构不同而设。也可用10~12钢筋短棒,浇筑于混凝土中,在混凝土终凝后拨出。在测温孔内放置温度计,并用棉花塞实,即可读数。
2、测温孔的布置
一般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受冻的部位,西北部或背阴处的地方多设置。测温孔不应该迎风设置,测温孔应有临时封闭。
3、梁测温孔布置位置
当每跨梁长度大于4米时,测温孔的设置部位在跨中设置一点,两侧0.15L处各设置一点。当每跨梁的长度小于4米时,测温孔应在梁两侧0.25L处各设置一点。梁上的测温点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度为10㎝~15㎝。
4、柱测温孔的布置
根据平面布置图在柱上设置测温孔,当柱高度大于4米时,测温孔设置3点,在柱中设置一点(0.5H)在柱两端0.15H处各设置一点。当柱高度小于4米时,测温孔在柱中设置一点(0.5H),在柱底部0.15H处设置一点。孔深为10㎝~15㎝,并与柱面成倾斜角30度。
扩展资料: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C即进入冬季施工,冬季气温下降,不少地区温度在0°C之下(即负温),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建筑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 就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使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等;当使用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
在一般情况下,海砂可以配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但由于海砂含盐量较大,对钢筋有锈蚀作用,故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在拌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当砂中含有较多的粗粒径砂,并以适当的中粒径砂及少量细粒径砂填充其空隙,则可达到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均较小,这样的砂比较理想,不仅水泥浆用量较少,而且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强度。
可见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因而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仅用粗细程度这一指标是不能作为判据的。
机械开挖冻土,可按土壤冻深用铲运机或正铲挖土机挖掘,也可用锤击松土装置砸击冻土外壳,再用机械挖除。当冻土深度超过0.7米时,机械挖土已不经济,可用爆破。
爆破冻土宜用硝铵炸药,以雷管引爆。其炮眼位置、孔径、孔深及炸药用量经计算确定,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此外,为了减轻挖掘困难,可用蒸汽循环针或电气加热融化冻土的方法。
抹灰是在不作加热保温的状态下,用掺有抗冻剂的砂浆进行。此法常用于室外墙面抹灰。但不能用于靠近电源、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及外观要求较高的工程。
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冬季抹灰必须待建筑物已沉降稳定,砌体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20%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才能进行,以免日后抹灰层开裂剥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季施工
1、测温孔的形成
采用棒式温度计进行测温,在各测温点设置孔洞,为在混凝土中形成测温孔,可用PVC管,直径10~15㎜,底部封闭,上口敞开,长度根据结构不同而设。也可用10~12钢筋短棒,浇筑于混凝土中,在混凝土终凝后拨出。在测温孔内放置温度计,并用棉花塞实,即可读数。
2、测温孔的布置
一般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受冻的部位,西北部或背阴处的地方多设置。测温孔不应该迎风设置,测温孔应有临时封闭。
3、梁测温孔布置位置
当每跨梁长度大于4米时,测温孔的设置部位在跨中设置一点,两侧0.15L处各设置一点。当每跨梁的长度小于4米时,测温孔应在梁两侧0.25L处各设置一点。梁上的测温点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度为10㎝~15㎝。
4、柱测温孔的布置
根据平面布置图在柱上设置测温孔,当柱高度大于4米时,测温孔设置3点,在柱中设置一点(0.5H)在柱两端0.15H处各设置一点。当柱高度小于4米时,测温孔在柱中设置一点(0.5H),在柱底部0.15H处设置一点。孔深为10㎝~15㎝,并与柱面成倾斜角30度。
5、现浇楼板、底板
现浇楼板的测温孔布置应按纵横方向不大于10米(大面积可适当放宽)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于40平方米,可设置测温孔一个。测温孔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10㎝~15㎝或板厚的1/3~1/2。
6、现浇混凝土板墙
墙最大宽度在20㎝和20㎝以内时,可单面设置测温点,测温孔深度为墙厚的1/2或10㎝~15㎝。当墙厚度大于20㎝时,要双面设置,孔深为墙厚度的1/3或10㎝~15㎝。测温孔与板墙成30度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超过5米间距布置,每块墙的面积小于20平方米时,每面可设置一个测温点。
7、测温要求:
按照测温孔顺序编号,温度计插入测温控后,堵塞住孔口,留置测温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
8、测温时间
对砼出罐及入模温度进行检查,每工作班至少检查4次。
大气温度每日三次:7:30,14:00,21:00
砼养护温度每日六次:0:00,4:00,8:00,12:00,16:00,20:00。
主要三种:出罐温度、入模温度、养护温度。
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观测方法
1、外界气温采用人工测温,每天测量4次。
2、水、外加剂及骨料的温度每小时测一次。测量水、外加剂溶液和砂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深度不小于10cm,测量粗骨料温度,插入深度不小于10cm并大于骨料粒径1.5倍,且周围用细粒径充填。混凝土的机口温度、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及浇筑温度,根据需要测量或每2h测量一次。温度计插人深度不小于10cm.
3、已浇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埋设测温孔(孔深大于l5cm,孔内灌满液体介质),用玻璃温度计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3d内加密观测温度变化:外部混凝土每天观测最高、最低温度;内部混凝土8h观测一次。其后宜I2h观测一次。
4、气温骤降和寒潮期间,应增加温度观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