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单项选择题,有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999年试题中,理科16题中,正确选项是A的有3题,是B的有3题,是C的有5题,是D有5题,从中可以看出,正确选项是CD的比例高一些。不定项选择题,有五个备选项,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也就是说正确的选项可能有五种情况。从1999年试题来看,理科的不定项选择题12题中正确选择是2项的有1题,3项的有4题,4项的有4题,5项的有3题。文科的不定项选择题12题中正确选择是2项的有1题,3项的有3题,4项的有6题,5项的有2题。从中可以看出,正确选项有3或4项的比例较高。
选择题主要是考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对主观试题而言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单项选择题最容易。不定选择题有难度,难在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果考生没有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和分析,比较能力,容易被错误的干扰项所迷惑,发生多选少选错选的错误。因此,要准确地答好选择题,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要有一定的方法。
(1)正选法(顺选法)
试题的题干即问题明白,就可以直接从题枝即备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就不必考虑。这种方法最适合用于直接性试题,这种试题考察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多数单项选择题属于这种性质的试题。如1996年理科3,4,5,7,8,9,10,11, 12, 13,14,15,16都可用此方法选出正确的选项。
(2)逆选法(排谬法)
逆选法是将错误答案排除的方法。遇到从题干上直接看不出正确答案就需要正选法,逆选法并用 。
例如,1996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的第1题,题干问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如果不看选项,应该是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但选项的回答相反,A,B,C选项都是错误观点也是错误答案,应当排除,而D不论考生是否理解,肯定无疑是正确选择。
又如,1997年理科试题的第11题C,E选项是错误的应当排除。1997年文科试题的第11题的C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应当排除。1998年理科试题的第11题排除A,C项,第12题排除B,C项,文科11题排除C项,12题排除C,E项。1999年理科第17题,将A,C辩证否定观排除后余下的三项就属于试题所要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999年文科第20题,D答案明显不正确,加以排除,其他四项都是正确答案。
(3)比较法(蒙猜法)
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有一定知识基础上的蒙猜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1996年文科单项选择题的第1题,使用排谬法把A,B排除了,如果正确理解题意,肯定选D,如果不清楚也要猜D,因为C虽然是错误观点但说明的不是物质运动与精神的关系,所以C是错误答案。
再如对1999年理科的第12题,四项答案比较后就会选A, 第19题的五答案比较后就会选B,D,对1999年文科的第1题要选B,第3题要选B,第17题要选C,E。
在做题过程的一般情况下是三种方法综合使用,对试题的性质不同即是正面出题还是反面出题,其答案的特点不同。
A 正面出题,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正确观点,大多数题目属于正面出题。
a 备选项是错误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答案,不选;
b 备选项是正确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c 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才是正确答案。
B 反面问题,问的是不正确的错误的观点,属反面出题,题量较小。
a。凡是备选项是正确观点的,肯定是错误答案,不选;
b。备选项是错误观点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c。备选项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错误观点,才是正确选项。 例如,题意问的唯物主义,回答唯心主义肯定不对,回答辩证法也不对,这是所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题意问的是唯心主义,回答是唯物主义肯定不对,回答是形而上学也不对。
分析历届已考选择题,除了在形式上分为单选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1)正面试题和反面试题,前者问正确观点,后者问错误观点;
(2)顺向试题和逆向试题,前者是问因答果,后者是问果答因;
(3)直接试题和间接试题,前者的答案很明白,考记忆,后者的答案不明确,考应用能力;
(4)单一试题和综合试题,前者考一个知识点,后者考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因此,选择题有难有易,只要真正懂得和记得了基本理论又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对这种题就不怕了,不难了。
2、简答题
只有年度内的时事政治有简答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都无简答题,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关心和记忆,1999年试题,只有国内时政的5分。 这种试题的答法是:理解题意,问啥答啥,简明扼要,以偏概全,不展开,不论述。 这种试题只要辅导教师和材料指导有方,考生记住了,很容易的全分;否则,也容易失分。
3、辨析题
辨析题是要求考生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回答正确。分析全面,主要是考察考生运用基本观点与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999年文理科各为3题。 辨析题不是对与不对的简单判断题,根据已考试题有如下多种情况。
(1)命题是错误的,
如1996年文科试题;皖南事变是"四。一二"政变的重演,1995年文科试题:"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1997年理科第24,25题;1998年理科试题的24。25。26题,文科试题的第26题;1999年理科试题的第30题,文科第31题,命题是错误的每年都有。 这类试题的答法是:
(1)判断:命题错误;
(2)分析说明,正面说明相关的正确观点与知识;
(3)"戴帽",及分析命题错误的性质。答此类题,不明确写出命题错误是不扣分的。
(2)命题是正确的,
1997年文理科试题的第26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1998年理科试题的第23题"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文科试题的第23题"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属于正确命题。1999年文理科试题的辨析题没有一题的命题是正确的。
这类试题比较好答:
(1)判断:命题正确;
(2)分析说明,将命题展开,说明理由。
(3)命题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其情况比较多。
[1]片面的,有合理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1999年文科试题)。
[2]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例如,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1998年文科试题);资产阶级的平等权利在消除等级特权的同时,也消除了阶级特权(1999年文科试题)。
[3]前提正确,推论(结论)错误。
例如,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1998年文科试题);1997年理科试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文科试题的第23。24题: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4]笼统的。缺乏分析的。
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96年文科试题);"金钱是政治的母乳"(1999年理科试题)。
[5]有联系的,不能等同的。
例如,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1992年理科试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991年文科试题)。
[6]表面上有道理,但未揭示其实质。
例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至一执政党转变到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1996年理科试题);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政府派赫尔利来华的的目的是为调节国共两党关系,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90年理科试题)。
对于这些命题的辨析,回答既不能说对(正确),也不能说不对(不正确),即说对也不对,说不对也不对,关键在于对具体的命题进行具体分析,从命题中找出概念。观点及其相互关系,然后运用同他们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展开论证命题说涉及的问题,阐明正确的观点,指出命题的不足与实质,如果没有把握就不必对命题作出明确的判断,关键在于分析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