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建筑学研究生要考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56城市理论或733建筑理论
④980城市历史或990建筑历史
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二、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
三、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
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
2,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
四、初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半,进行5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五、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六、复试
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七、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接到录取通知书,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初,你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通知书上会要求考生准时按规定的几天报到,不能晚也不能早,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也许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可以捡一个好位置的床铺。
考研没有建筑设计专业,相近专业应该是建筑学。
建筑学考研四个科目: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每科100分。两门专业课:建筑知识,建筑设计表达(也就是俗称的快题)。每科150分。
推荐院校:建筑老八校
建筑学专业老八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最早开设建筑学、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八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已更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身东北大学建筑系)。前四所院校学术渊源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后四校一般都是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出来的学校,主要是为了平衡全国各地区的建筑院校布局。八大高校地处东西南北中,均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专长。
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 建筑技术科学
04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
05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06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202俄语203日语
242德语(任选)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802建筑理论与历史
803建筑设计
805建筑技术(任选)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建筑设计+专业外语+专业综合
复试参考书: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备注:
1、不招收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2、上一年招生数171。
同济:
① 政治
②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04德语、205法语 任选一门
220意大利语(培养转英语)
③ 312中外建筑史
④ 403古代建筑文献 404设计基础 405建筑构造与结构 任选
复试:综合+建筑设计快题(快题 8小时;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天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27 建筑设计(全天设计7.5小时、中午不休息)④8 30 建筑理论与技术(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 复试科目:5060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西建大: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1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④406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
复试考八小时快题
重大: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33建筑历史
④478建筑设计及综合知识(8小时)或480建筑设计及构造(8小时)
复试科目:外语口语、专业综合知识口试、专业设计(3小时)。
中建院: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1专业基础综合(含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与技术)
④401建筑设计(连续考试8小时)
武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③302数学二或363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1)④840建筑设计(8小时快题)或841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2)
363 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1) 《建筑的永恒之道》,知识产权出版社,《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古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
364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小组编,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建工版,三版,四版均可。
365 设计理论及历史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杨正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1995。
841 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2) 《建筑的永恒之道》,知识产权出版社;《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古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
842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著,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建工版;《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大: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203日语 213德语 ③318建筑历史 ④458建筑设计(一)
(201、203、213选一)
深大: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30建筑历史或331城市规划原理④453 建筑设计
复试笔试科目:建筑语言及其表达
浙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 日或204德或205法③348建筑学基础④502建筑设计与规划(6小时)或455建筑技术
面试:本专业综合知识
笔试科目:现代建筑理论
报考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必须考建筑设计与规划。
建筑设计与规划考试时间6小时(不包括中间吃饭和休息时间,不准离开考场),自备制图工具和1#不透明绘图纸一张。
“建筑学基础”包括:建筑历史(中、外建筑史)60分、规划原理30分、建筑构造40分、建筑物理20分。
《中国建筑史》第4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合编,建工版;《城市规划原理》新3版,李德华主编,建工版;《建筑构造》上册,李必瑜编,《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编,建工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哈工大:
① 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日③333建筑构造与结构选型④488中外建筑史
湖大:
①政治101②英语201③建筑知识综合(建筑历史与建筑构造)313④建筑设计410
复试专业课: 设计理论及规范515
参考书目:《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清华大学编;《中国建筑史》,潘谷西编;《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建筑构造(一、二)》,刘建荣编;《外国城市建设史》, 沈玉麟编;《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编;有关设计规范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等编;《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编;(以上参考书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本);《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侯学钢
考建筑学研究生要考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56城市理论或733建筑理论
④980城市历史或990建筑历史
“教学科目”也称“科目”。教学中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范围划分为各个单位。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高等学校心理学系的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首先要确定要考哪个学校,不同学校是不一样的。政治英语是必须的建筑史、快题一般是最常见的两门专业课有些学校会有规划、构造、公建,等等。所以,要先确定要考哪个学校。
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