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刀削面、碗团
山西刀削面是一种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据传山西刀削面是马柴绍发明,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
山西6大特色美食,虽然名字比较奇怪,但尝过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
山西省拥有众多的美食,每一样都是人民智慧的精华!而山西不仅以刀削面闻名,也有很多其他美味的食物,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几种美食吧,虽然名字比较奇怪,但是真的很好吃哦!
“头脑”是太原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一条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
莜面栲栳栳(kàolaolao),“莜面栲栳栳”也叫“莜面窝窝”。因其外形像“栲栳”而得名。“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外形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器具。沾卤、浇酱、爆炒、就着蒜醋汁都很好吃。
碗饦子。平遥的碗饦子有冷调的、热炒的两种吃法。冷调后切成面条放入盘中,然后加入醋、蒜泥、芝麻、水、辣椒粉、芝麻油等。当你吃的时候,有一种凉爽、芳香、光滑和美味的感觉。热炒是将熟猪油加入锅中,加入洋葱和大蒜,然后把切成条状的碗饦倒入,加入山药蛋丝或豆芽,再加入调味料,如水、酱油、醋等。炒制后,香味扑鼻。
不烂子,不烂子也被山西人民称作拨烂子,它不仅名字奇怪,做法也很独特!不烂子是将一些蔬菜切碎,比如豆角茄子之类的,然后和面粉搅在一起,搅拌均匀之后再放到蒸笼里蒸熟!有一些不烂子还可以加入韭菜和芹菜叶,更有的人会加入槐花!蒸熟之后在锅里翻炒,口感劲道又美味!
猫耳朵,猫耳朵是晋南,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
羊杂割,山西人开始吃羊杂割从元朝就开始了,“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割是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羊杂割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后来才流传到太原,慢慢成为太原的名吃,汤似白乳,毫无膻味,油而不腻,质醇味鲜,香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