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写作特色

2024-11-28 16:43: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 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 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小说把高俅「发迹」和徽宗宠信他的故事, 放在故事的开端来写, 以示「乱自上作」, 体现了「官逼民反」的思想。《水浒传》在揭露贪官污吏的残暴腐败时, 也歌颂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2) 善於描写人物
《水浒传》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实环境中, 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 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总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以其行动和语言显示其性格特徵。如在「劫法场可秀跳楼」一回, 通过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 把他当机立断, 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塑造人物时, 作者既植根於现实, 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 如吴用的机智过人, 李逵的赤胆忠心, 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拨垂杨柳等夸张的描写, 结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4) 情节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 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 引人入胜。有一些段落, 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 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而每一组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发展史, 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 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5) 人物性格的对比/ 多用对比手法
在塑造人物时, 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 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何九叔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处处预留退步, 表现其世故机变而怯懦的性格; 郓哥则好管闲事, 反映其年青好胜、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态度。
(6) 语言明快洗练/ 生动准确
《水浒传》的语言,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经过加工, 故其语言特色, 明快、洗练。如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 酸的, 辣的, 一发都滚出来。」既通俗, 又生动。《水浒传》的语言生动准确, 富有表现力。如写鲁智深打店小二时, 「鲁达大怒, 开五指, 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还不足表现鲁达之愤怒, 而用了一个「 」字, 表现出其神韵。
(7) 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 成就甚高。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 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 予人深刻的印象。
(8) 串珠式的结构
《水浒传》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 主要是单线发展, 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是互相勾连的, 采用串珠式的结构。
(9) 粗线条的笔法
《水浒传》用的是粗线条的笔法, 著墨多, 色彩浓烈, 用丰富多彩的辞汇和粗豪泼刺的语言, 描绘出生龙活虎的梁山泊英雄形象。

回答2:

有啥特色?水浒装说白了就是整合。把很多零散的故事整合起来,因为施耐庵作水浒的时候,基本都是花了很长时间,把资料全部收集齐了,然后整理整合成一本小说。如果你硬要说他的写作特色,那就基本都是所有小说的写作特色了。
小说写作无非就是冲突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 转 “开始、发展、高潮、结尾”都是这个套路。不过有一点倒是和现在的小说不太一样的。那一辈的老作家,写作基本都喜欢藏笔,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隐喻的表达在人物处世过程细节上。再有就是人物的刻画。基本就是一个很刻板的形象。但是其实呢,人物的性格是不会变得,但是随着他遇到的事情的不同,表现出来的那种跌打起伏的内心情感 ,在水浒传中,基本看不太到。可能是用笔的原因吧。我才看过两三遍,没太认真研究。
最后就是人物的刻画上,虽然我们说水浒的人物很刻板,但是人物性格却特别鲜明。而且观点很鲜明,基本就是每个人认定一件事,就很难改变他的意志。这大概也是古代的一种精神吧。反正我弄得不是太明白。

回答3:

水浒传也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关于它的作者,明人记载不一.郎瑛《七修类稿》中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罗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施某所编”,“世传施号耐庵”.综上所说,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吴梅《顾曲麈谈》记施耐庵即元末剧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所载的《施耐庵墓志》和《施耐庵传》等.但这些材料相互矛盾处不少,且有明显不可信处,因此对于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意见颇不一致,多数研究者持怀疑态度,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