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火了一段时间。好像渐渐降温了。因为好多师傅为了挣补贴的钱,空车去接下了订单的客户。而路边的行人打车难系数增加。如果是滴滴专车,看你针对是哪类人群?怎么尽量去普及到人民群众中。简单操作或电话热线比较好。
现今,很多时候会出现等的士等很久下班高峰期拦不到的士,或者出现黑的士乱收费,的士司机不打表上路等现象,而有了滴滴打车之后,用户就可以用手机预约车辆,且不用带钱在身上,可以快速方便的打车。随着滴滴打车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声音也随之出现,滴滴打车的风评变得好坏参半。
此前,本刊曾报道过一篇名为《滴滴打车,你还能更无赖点吗》的新闻,文中提到市民黄先生在厦门预约一部顺风车到下榻的酒店,顺风车的显示是拼车16元多加感谢费是21元多,拼车不成功是21元多加感谢费是26元多,在接黄先生的同时司机有拼接了另外一名乘客的情况下,顺风车司机竟以拼车不成功的价钱收费,当黄先生询问多次后,司机竟不耐烦的赶黄先生下车表示不接送了爱投诉就投诉。此后等黄先生把这件事投诉到滴滴打车时,客服避重就轻的表示会调查会联系司机确认,但对于黄先生被赶下车该如何处理却只字不提。在黄先生以报警处理此次投诉事件后,向客服人员索要顺风车司机的车牌号等信息时,客服人员却频频反口,一下子说不可以泄露车主个人信息,知道是报警需要时一下子又改口说看不到车牌信息,最后在黄先生的质疑下直接改成了司机已经在平台注销,无法提供信息。
其实滴滴打车所产生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此类事件,滴滴打车平台虽然说方便快捷,但是滴滴打车乱收费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记者了解到,不少的网友都在吐槽滴滴打车乱收费,如用滴滴打车,司机未接到乘客竟直接开始行程,扣了乘客的钱,而当乘客致电客服,却让乘客提供没有上车证据这种毫无道理的要求,多次投诉后,客服表示联系过司机,却听信司机的一面之词说乘客已上车,客服人员却表示已有投诉结果,拒绝再次受理投诉。此外,早在2016年,北京晨报的记者就有报道过一篇滴滴打车5公里被收1728元,滴滴平台表示是司机操作失误的问题,因司机在乘客下车时未及时处理订单导致乘客的收费价格高达1000多元,虽最后客服人员表示订单的款项早被冻结了,此后会退还到用户账户中解决了此事,但是这也表示滴滴打车平台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长此以往下去还是会给消费者造成滴滴打车乱扣费、管理模式有问题、平台多漏洞的既定观念。
而越来越多的人不使用滴滴,还有几点原因,首先滴滴的优惠政策相较以往成递减之势,之前大家用滴滴的时候,滴滴为吸引消费者使用以及扩大知名度,不时就会联合各大平台送出各种折扣劵,较之出租车出行费用会减少很多,在如此大的优惠力度下,很多人就开始使用滴滴出行,但是滴滴平台经过多次调改之后,之前的优惠力度从有至无,那么,该平台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少,部分消费者就会选择原来的出行方式而不会选择滴滴出行了。其次随着网约车制度的逐渐规范,淘汰了很多不符合规则的车辆和司机之后,相应的市场上网约车和司机的数量逐渐变少,如此以来在时间及地域的限制上网约车已无法做到随叫随到,如上下班高峰期想预约到车还要加价或者给予司机感谢费才能叫到车,而提价之后的网约车就与的士的价格相差无几,甚至有可能比出租车还贵。
滴滴的价格优势失去,那么,滴滴出行还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如此以来滴滴若在在服务态度上,收费问题上都还频频让消费者不满,这将会导致流失更多的客户,使滴滴打车没入时代进步的历史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