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叶蛾类害虫均以幼虫潜入叶肉组织中危害,在我国主要有金纹细蛾、旋纹潜叶蛾和银纹潜叶蛾3种。
(1)金纹细蛾幼虫在叶背面潜食叶肉,被害叶仅剩下表皮,外观呈泡囊状,透过下表皮可见幼虫及黑色虫粪。叶片正面出现网眼状虫疤,1个虫疤内只有1头幼虫,发生严重时,1张叶片上有多个虫疤,使叶片扭曲皱缩,影响光合作用,并促使早期落叶。
成虫体长2.5~3.0毫米,全体金黄色。翅展6.5~7.0毫米,前翅金黄色,基部至中部中央有一银白色剑状纹,翅端前缘有4条,后缘有3条银白色纹,呈放射状排列,纹间夹有黑色和金色纹;后翅缘毛长。头银白色,顶端有2丛金色鳞毛,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卵扁圆形,乳白色。幼虫长约6毫米,体略扁,细纺锤形,黄色;头扁平,略发白。蛹长约4毫米,黄褐色,复眼红色;头两侧有一对角形突起,触角比体长。
在辽宁、山东、河北、山西等地1年发生5代,在河南中部地区发生6代。以蛹在被害叶片中越冬。翌年苹果发芽时出现成虫,在辽宁苹果产区,越冬代成虫的发生始期在4月中旬,4月下旬为发生盛期。以后各代成虫发生盛期为:第1代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7月上旬;第3代8月上旬;第4代9月中、下旬。最后1代的幼虫于10月中、下旬在被害叶的虫斑内化蛹越冬。成虫多在早晨和傍晚前后活动,产卵于嫩叶背面,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从卵与叶片接触处咬破卵壳,直接蛀入叶内危害。幼虫老熟后在虫斑内化蛹,羽化时蛹壳一半露出虫斑外面。(2)旋纹潜叶蛾幼虫在叶内呈螺旋状潜食叶肉,排出的虫粪也呈螺旋状,形成同心轮纹状或椭圆形黑褐色虫疤。严重时,1张叶片有10余个虫疤,造成果树早期落叶。
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6~6.5毫米,体和前翅银白色。头顶丛生粗毛,触角丝状,银白色稍带褐色,前翅狭长,翅端半部橙黄色,其前缘及翅端有7条褐色纹,翅端下方有两个很大的深紫色或绛紫色斑。后翅披针形,浅褐色,缘毛白色很长。卵扁椭圆形,长约0.3毫米。老幼虫体长约5毫米,体型略扁,头黄褐色;前胸背板棕褐色,胸足暗褐色;头部较大,胴部各节间较细,略似念珠状。蛹体长3~4毫米,纺锤形,略扁,淡黄褐色,羽化前变成黑褐色。
在辽宁、河北,山西等地1年发生3~4代,山东烟台和陕西发生4代,河南4~5代。以蛹在丝质茧内越冬,越冬场所为枝干裂皮缝和落叶。在河北省于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6月中旬出现成虫,第2代幼虫发生在7月上旬,7月中旬出现成虫。第3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8月下旬老熟,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到树皮缝或树叶下面吐丝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喜欢在晴朗的白天活动,有趋光性,多产卵于光滑的老叶背面,很少产于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孵化后不出卵壳。从卵壳下直接蛀入叶肉。幼虫老熟后从虫斑脱出,吐丝下垂,随风飘至叶片或枝条上,在凹陷处吐丝做茧化蛹。茧呈梭形,长约4毫米,两端用丝连在叶片或树皮缝中,呈“工”字形。第1、2代幼虫多在叶片上化蛹,第3代(越冬代)幼虫多在枝干皮缝中化蛹。(3)银纹潜叶蛾幼虫在新梢叶片上表皮下潜食成线形虫道,由细变粗,最后在叶缘部分形成大块枯黄色虫斑,虫斑背面有黑褐色细粒状虫粪,被害叶仅剩上下表皮。
成虫体长3~4毫米,翅窄长,体背银白色,有光泽,冬型前翅斑纹多呈黑褐色,前缘内的一条纹直达翅基,呈锯齿状,其他同夏型。夏型头顶有鳞毛簇,触角丝状,基部粗大形成眼盖,前翅窄长,近翅基2/3为银白色,翅端1/3银白色上有黑色扁圆形和橙黄色近圆形的斑纹各1个,并有8~9条古铜色长条纹,伸向翅的前缘、外缘和后缘,呈放射状排列。幼虫体长5.5毫米,细长略扁;头部淡褐色,胴部青绿色,有胸足,腹足不发达。
在山东1年发生5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土石缝内越冬。第2年5月上、中旬出蛰,中、下旬产卵。1至末代成虫分别发生在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6~9月都有幼虫为害,世代重叠。成虫产卵多在梢端3~4片叶上,每叶片散产1~4粒。卵期5~8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内为害。老熟后咬破表皮脱叶爬出,吐丝下垂到枝条下部叶片或被害叶以下2~3片背面,然后悬空结梭形白茧化蛹。蛹期6~12天。成虫多日间活动,飞翔力不强。
人工防治
成龄树早春刮粗皮控制旋纹潜叶蛾越冬蛹;4月以前清扫落叶,控制金纹细蛾越冬蛹;秋季树干绑草诱集旋纹潜叶蛾幼虫化越冬蛹及银纹潜叶蛾越冬成虫,早春出蛰前解下烧掉;发生量小时,及时摘除虫叶消灭其中的幼虫或蛹。药剂防治幼虫一旦潜入叶片,药剂防治效果很差,因此必须掌握在成虫发生盛期进行喷药防治。常选用的药剂为: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2.5%功夫或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50%敌敌畏1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