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终身误》,意思为“感叹现在才相信人间的事情不是十全十美,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使是最后结婚了,还是有不平衡的地方。”
《终身误》原文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释
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金玉: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
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因前世之盟而产生的爱情。
雪:“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冷。高士:文雅有涵养的人,指宝钗。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表明了宝钗品性的高洁。
姝:美女。林:指林黛玉。
齐眉举案: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虽然宝钗对宝玉很好,但宝玉却始终放不下黛玉,所以说“到底意难平”。案:有足的小食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
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于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于误他终身的"金玉良缘"的愤恨。
赏析
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象征着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征着自由恋爱的“木石前盟”,在小说中都被画上了癞僧的神符,载入了警幻的仙册。这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
封建压迫可以强制人处于他本来不愿意处的地位,可以使软弱的抗争归于失败,但不可能消除已经觉悟到现实环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强烈的反叛。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结果终至于贾宝玉万念俱灰,弃家为僧;薛宝钗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实际是“金玉成空”!作品中表现了曹雪芹的思想倾向和他对封建传统观念大胆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终身误》
意思是:感叹现在才相信人间的事情不是十全十美,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使是最后结婚了,还是有不平衡的地方。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十二曲之一《终身误》,它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的一首曲子。
这首曲子主要描写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
原文: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译文:
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
《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
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
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于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于误他终身的"金玉良缘"的愤恨。
赏析
五、六句是宝玉经历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认识。即在未与宝钗成婚前,尽管宝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听到他人对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毕竟还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与宝钗的结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梦,因此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
举案齐眉的典故
讲述的是汉代名臣梁鸿与妻子孟光相敬如宾的故事。
根据史书记载,梁鸿家十分贫困,但是他十分博学且有品节。跟他同县的孟家,有一个女儿,30岁了还没有嫁出去,她说过一句话,要嫁只嫁梁鸿。梁鸿听到这个消息后,于是就娶了孟光。孟光盛妆入门,导致梁鸿七天没有理孟光。
孟光见梁鸿七天没有搭理自己,十分慌张,就问梁鸿。梁鸿说:“我想要娶的是一个能跟我隐居的妻子。”于是孟光就卸下盛装,穿起布衣,两人过着安逸的隐居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梁鸿因事到了洛阳,见到华丽的宫室,便想到劳苦的百姓,于是就做了一首诗,不料这首诗得罪了皇帝,下令搜捕他,于是他只能改名换姓,带着妻子逃到了齐鲁在一个富人皋伯家中当仆人。
虽然被沦为奴仆,但夫妻间的礼节一点都没有改变,每到吃饭的时候,孟光就将简陋的事物放在木托盘中,然后举过眉毛的高度,低着头,端端正正的捧给梁鸿。
不料这个举止被主人皋伯巧然撞见,于是就知道了梁鸿的身份,便将他们夫妻两人当做宾客供养起来。之后梁鸿就在皋的庇护下闭门著书,一直到病逝为止。
“举案齐眉”是梁鸿和孟光夫妻两人的日常礼节,没想到“举案齐眉”这个佳话流传至今,被誉为夫妻两人相敬如宾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终身误
意思是:可叹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但到底心中还是不能释怀、不甘心。
这句话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十二曲之一《终身误》,原文如下: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白话译文: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扩展资料:
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
这首曲子主要描写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整首曲以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作者对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好姻缘的否定和批判。
表明了宝玉对于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于误他终身的"金玉良缘"的愤恨。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其意思就是感叹现在才相信人间的事情不是十全十美 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即使是最后结婚了,还是有不平衡的地方。(举案齐眉多指结婚)
"纵使举案齐眉, 到底意难平", 原句本为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语出第五回,言宝玉宝钗成婚后,虽则宝钗克尽淑妇之职,唯是宝玉最爱者,底是黛玉而非宝钗,故而心有郁郁难平之慨。
原文为: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至于举案齐眉,则是出自,写的是汉代名臣梁鸿与妻子孟光相敬如宾的故事。吃饭的时候,孟光总是把饭菜举到眉毛那么高,恭恭敬敬地请丈夫用餐。
爱情要不就是”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不然就是,”生死契阔,与子相悦”,不外如此.当然生活也是这样的几种状态.多数人是在”到底意难平”之中寻求安慰与解脱.只是,致死,心里那个希望圆满的声音一直在唱,所以才有几米那样美好的画,他是世界比旁人幸福许多,他的世界里树是粉红色的.这样好的心态,多少人修炼不来,要经历多少的沧海桑田才有的满足.
过于圆满的人生状态也许是不真实并不正常的,生命里面本身充满缺憾.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惜往往女子总希翼圆满,于是苦苦追求.追求美好的声音一直在心里唱,并不比旁人得到的东西更多,只是需要珍惜所有所拥有的东西,因此才将会比旁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