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园区地形多为浅丘陵地形,地质结构以粘土、碳酸岩为主,地基承载力在118—200吨/平方米之间,地质结构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海拔1240--1320m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3.4℃,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5℃;降雨量平均1200mm,无霜期230天左右;全场风力,以东北风最巨,正南风次之,无西北风及西风,年平均风速为2.7m/秒,东北风最大时为10m/秒。园区内水资源丰富,现有600余亩水面,大小山塘水库30余个,周边的红枫湖、百花湖,水质达标,东侧地下水含量丰富,可开发利用。
地理区位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金阳知识经济产业园”地处贵阳市西北郊,距市区4公里,从园区乘车到4E级国际机场、客运总站、火车站、火车货运站均可在20分钟内到达。具备省会城市天然的地理优势和集成效应,同时毗邻新建的市级行政中心、大学城,是贵阳市举全市之力实施建设的金阳新区一期开发17平方公里区域中重要的组成部份和产业支撑。区域内正在建设的贵医三甲医院、贵阳一中、碧海花园、体育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共同营造出更加适合现代科技工作者的“人居环境”,成为贵阳市居住环境最优、房价最低的地区,也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贵阳的首先运行核心区域,为进区企业提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留住技术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支撑平台。
产业规模
随着南方汇微硬盘项目、振华科技数码电视芯片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关联度高、产业聚集度强的“龙头”企业,以及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转化能力强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和项目的入驻,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在未来三年内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美元,五年内达到5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突破100亿美元。
智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就是智力经济,高新区已经与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以及省内八个大专院校签订了共建金阳知识产业园的协议和备忘录,这将为高新区及区内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同时高新区还将积极地吸纳引进省外、国外的高科技技术及人才,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回报机制
随着科技部、省、市各级不断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力度,政府正通过所有可能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凭借作为贵阳市仅存的成片且有国家政策支撑的工业园区的优势,以及高新区已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滚动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能力,对投资者投入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采取: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带来的土地开发收益,加上陆续进区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新增税源,以区财政担保还款;通过争取各类基金等长期资金偿还短期借款以及其它双方协商议定的方式,对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回报保障。
劳动力成本
贵州地处国家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范围,大量富余掌握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能源储备
贵州电力丰富,能源充足,是中国最大的电力输出省之一,贵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储量相当于江南9省区之和,居全国第五位。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铝及锌生产基地之一。贵州铝厂铝锭报价约1.8万元/吨;精锌报价约2100元/吨。
贵州是能源大省,水电可开发容量为1640万千瓦。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贵州计划使全省装机容量在2003年达到800万千瓦,外送200万千瓦;在2005年达到1000万千瓦,外送300万千瓦。贵州电力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是广东及江,浙地区,为在“西电东送”的竞争中取胜,贵州决定严格控制电价。对新建水电站上网电价采用“流域电价”,即将新电站的高电价与母体电站的低电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竞争力较强的低电价。而贵州省火电工程造价每千瓦仅3500元,为全国最低,发电成本仅为每千瓦时0.1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