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被杀、史思明投降,大唐为何还是没能迅速平定安史之乱?

安禄山被杀、史思明投降,大唐为何还是没能迅速平定安史之乱?
2025-04-14 15:02: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虽然安禄山被杀、史思明投降,但是因为唐肃宗收复洛阳后忙着修建宗庙分封将臣无意北伐,不听股肱之的建议,猜忌忠臣,错失良机。

安禄山被杀之后,安庆绪没有获得父亲部下的支持如果在这时唐肃宗坚持北伐继续挥兵北上极有可能课收复更多失地,但是唐肃宗坚持退守河北。唐肃宗、安庆绪、史思明三者形成一种微妙的局势。史思明作为安禄山的将领,不服从于安庆绪,但是史思明占据叛军老巢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是最有利的,按照这样来看史思明投降对于唐肃宗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史思明在谋士的劝说下投降,但是史思明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投降并非真心实意,而唐肃宗却对史思明投降期望过高,命其攻打安庆绪但是史思明借此时机却扩充了自己的势力,趁唐军围攻安庆绪之时将唐军赶出河北,并杀安庆绪自立。至此唐肃宗的此次平叛算是失败告终。

对于安史之乱的平定没能一举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决策者有着太多的失误。唐肃宗先是没有抓住机会乘胜追击,后招降史思明过于乐观。在招降史思明事件中又没有听从宰相建议导致招降失败。唐肃宗过于关注统治的稳固,王朝未能稳定又怕将臣功高震主,对功臣充满戒备使忠心的将军心寒。这样一个统治者有怎么会有收复失地的能力呢。

唐肃宗对洛阳的执念,对忠臣的刻薄、冷酷、无端的猜忌以及继位者同样没有明君之治这都是一步一步拖缓安史之乱结束的重要原因。

回答2:

在于他没有接受宰相李泌兵分两路,直捣幽燕,彻底摧毁叛军老巢的决策,因而没能歼灭根本原因叛军有生力量,使其有凭据河北老巢,再次作乱的能力。

回答3:

安禄山、史思明在内有矛盾,外有强大军事力量压制。又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结束这场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