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局

2025-03-31 09:15:5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当今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虽然已定为必修课,但不在高考、中考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围绕着中考、会考和高考在转,而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而已,根本不会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学生的学习不仅为了考试,还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二、 从课堂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的主动,心情变的愉快,注意力变的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的敏锐,想象力变的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指法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让学生利用其中的“吃苹果”和“打地鼠”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指法。
  再比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信息技术基础”内容教学中,教学目标与要求是: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加工与表达信息,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会讲什么是信息,如何获取加工信息,一切都是口头表达,学生一般情况下会感觉索然无味,而作为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节课又特别重要,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调节内容,把后面 “Internet基础”中的搜索引擎和网上下载的内容移到前面与 “信息技术基础”一起,以“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为课题,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自主活动、教师总结、集体评价几个环节的安排,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完成了任务、掌握了知识不说,还一箭双雕的制定了自己的旅行计划、过了把导游的瘾,体味到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学科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可高涨了,就喜欢观察了。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善用比喻,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才喜欢观察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合理切切的比喻,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愤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引进信息技术课堂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让好多教师感到很是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在讲解3.5寸软盘的使用时,常用的3.5寸软盘将滑片打开时为写保护,而学生易将保护与未保护混淆,讲到这一块时,我拿出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滑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准自己两只眼睛的位置,告诉学生,软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瞪着时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是不可侵犯的,即为 “写保护”。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为(封上滑片),即为“不保护”状态。听到这样的讲解,学生们笑声一片,在欢愉、幽默的气氛中这一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三、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与观察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信息技术的学生,可以组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分程序设计小组和综合设计小组。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 四、整合其他学科,提高主体综合素质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作好基本信

回答2:

学生为什么喜欢信息技术课
从总结中,我们可以摘录出以下关键词: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习理论
强调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习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3、需求学习理论
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固有的需求和内在压力,而不是由外在的奖励和惩罚。那么,人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理论:
一个人,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爱、自尊、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
在学校,如果学生连低层次的需求也没有满足时,他们是不会去花精力学习的。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总是对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惩罚,这些学生是不会专心听讲的,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被叫到,缺少情绪安全感。
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朋友或同伴,没有归属感,他是不太可能去学习的,他会去社会上找朋友或同伴。
需求学习理论:
当学生投入精力到学习中,主要是想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成就、归属、影响力。
成就动机:
当学生努力学习一门学科或所求某个目标时,对成就(成功)的期望就非常明显。
对我们教师而言,当我们努力工作时,也非常希望看到成就。
归属动机:
当学生重视同学间友谊和支持时,归属动机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了。
当老师重视同事间的友谊和支持时,老师的归属动机就变的非常重要了。
影响力动机:
而影响力动机主要体现在那些想控制自己的学习的学生或想在学校发展方面提高发言权的老师身上。
自尊与自信:
当学生的成就感、归属感、影响力等情感受到挫折时,自尊和自信会受到打击,学生参与学校或课堂的活动会越来越少。
对于我们老师也一样,当这些情感遭受挫折时,老师会感到自己没能力、孤独、无足轻重。
“沉浸体验”:
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并尽情享受其快乐的时刻,就达到了完美体验状态。这应该是一个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人与事融为一体了。这时,人做事也是最专注的,结果也是令人惊讶的。
我想说的第一点:信息技术课堂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情绪安全感、趣味性、归属感、成就感、影响力。
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答3:

最好是选择初中生适合的专业技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
1:大数据应用工程师
2:电子竞技+新媒体运营
3:4D动漫游戏设计师
4:新媒体UI精英设计师
5:人工智能与APP开发
6:BIM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7:电子商务与财会
8:无人机飞行应用技术
9:高级乘务与行政管理
10:WEB前端开发工程师
11:美术设计与制作
12:5G网络工程师
13:计算机程序设计
14: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

回答4:

学生为什么喜欢信息技术课
从总结中,我们可以摘录出以下关键词: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学生学习动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