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具有专项化、强度大、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心理训练的实效性,围绕比赛缩短训练周期等主要特征.
〓、★.⑴ 古代赛跑技术:上体前倾较大,大腿抬得较高,小腿前摆较大,前后有力大幅度摆动,手张开,后蹬有力,整个身体表现非常有力量姿势。
⑵ 踏步式技术:19世纪末到20世纪所运用,特点是上体前倾较大,大腿高抬,脚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步子小,动作紧张。
⑶ 迈步式技术:芬兰人首先采用特点是上体前倾,大腿高抬,脚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远,前伸小腿,步子增大,动作自然放松。
⑷ 在第十四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短跑运动员不得使用起跑器,1938年起跑器才被正式批准使用。
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
⒈ 起跑技术。
⑴ 起跑的任务: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
⑵ 起跑器的安装:主要有普通式,拉长式,接近式。
⑶ 各就位技术:后膝跪地,两臂伸直,两手紧靠起跑线并撑地面,两手间距离稍宽于肩,身体重心均衡地落在两臂和前腿。
★.(重点)1、后蹬与前摆的配合
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以后,既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这时摆动腿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同时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最后通过脚掌过渡到脚趾蹬离地面,形成了摆动腿与支撑腿协调配合。
前摆技术是小腿自然放松与大腿自然折叠,以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摆出。后蹬技术是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前摆与后蹬方向相反,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位移动力,但必须有机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摆动腿积极有力地前摆,才能取得好的后蹬效果。
2、中长跑的呼吸
合理跑的技术取决于正确的呼吸。呼吸肌的工作与保证跑的动作的肌肉工作有密切关系。中长跑能量消耗大,机体要产生一定的氧债,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2~3步一呼气,跑2~3步一吸气,随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此刻应着重将气呼出,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吸进更多的氧气。
在跑的途中,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四肢无力、产生难以坚持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极点”。产生“极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机体活动的需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极点”的反应程度与训练水平高低,运动强度大小、准备活动是否充分等有密切关系。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适应性强,“极点”现象出现的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跑的强度大,“极点”出现就早,准备活动充分,能缓和“极点”的反应程度,当“极点”产生时,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要加强呼吸的深度。适当调整跑速,这样,“极点”现象就会缓解,“极点”的克服不仅是提高训练水平和锻炼效果的过程,也是培养顽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