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掌握配合比:
①
石灰砂浆抹底层,配合比为石灰膏:砂=1:3,纸筋石灰面层;
②
水泥混合砂架为1:1:6或1:3:9(水泥:石灰膏:砂);
③
水泥砂浆为1:3(水泥:砂)底层,面层水泥砂楽为1:2~1:2.5。
(2)
抹灰的步骤:基层处理—做灰饼—冲筋—抹护角线—抹底层—抹垫层—抹面层。
(3)
抹灰的一般要求:
①
抹灰应用块状生石灰,筛子过滤后,在沉淀池熟化不少于15天才能使用,石灰膏内不应有未熟化的颗粒及杂质,以解决抹灰面爆灰问题。
②
抹灰前应对墙体的基层进行处理。将水电管道洞槽用1:3水泥砂装或C15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门窗框连接脚头与墙体之间的缝隙、混凝土表面凸出部分剔平及疏松部分剔除等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抹灰总厚度不得大于25mm。
③
女儿墙、阳台、雨篷、窗台等上面做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
④
水泥砂浆面层抹好后,常温下24小时后应喷水养护3~4天。
(4)
抹灰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下:
①
基层与底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抹灰前未浇水或浇水不足、不均匀,表面过分光滑未处理,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出现抹灰层的空鼓现象;
②
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龟裂等;
③
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的拼缝部位处理不当或因温差而引起裂缝;
④
抹灰层表面不平整,接槎明显,或大面积呈波浪形,有明显凹凸现象;
⑤
分格缝不平直、深浅不一致、宽度不适中,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与左右不统一,缝口缺棱角或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光洁;
⑥
外墙大角、内墙阴角,特别是平顶与墙面的阴角四周不通、不方正;
⑦
滴水线的宽度与深度不符合规范规定,鹰嘴不标准,有的在上窗套未做滴水线,导致局部倒爬水;
⑧
女儿墙、阳台栏杆等压顶流水坡向不正确,造成外墙面局部挂黑;
⑨
窗台未拉通线,高度不一致,台口线横向不水平,竖向上下不对齐,有的台口呈大小头,窗台两端伸出长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