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邑,上古帝尧之封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西周时期,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分封于曹国,建都陶丘。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得陶邑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作用,“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司马迁誉之“天下之中”。
陶邑位于菏、济水系交通要道,自陶邑西溯济、河而上可达秦、晋;顺济水而下,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东经菏、泗、淮可到南方的吴、楚地区。战国时期开凿“鸿沟”,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添花。
扩展资料:
定陶底蕴深厚,文化渊源流长。中原文化、儒商文化、汉文化、曹国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仿山、法源寺、官堌堆(刘邦登基台)、戚姬寺、梁王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定陶汉墓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项目。
定陶现拥有陶朱公传说、两夹弦、定陶皮影、仿山山会、牛屯鼓乐、柳子戏宋家班等六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陶朱公传说、两夹弦、定陶皮影已被列入山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仿山(度假)景区、法源寺、中华商圣文化园、天沐温泉度假小镇、“新乡土中国、鲁西南记忆”等文化旅游项目集群初步形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陶邑
陶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上古帝尧之封国。西周时期,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分封于曹国,建都陶丘。
陶邑位于菏、济水系交通要道,自陶邑西溯济、河而上可达秦、晋;顺济水而下,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东经菏、泗、淮可到南方的吴、楚地区。战国时期开凿“鸿沟”,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添花。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得陶邑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作用,“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司马迁誉之“天下之中”。
扩展资料
春秋末年,诸侯争霸,周室衰微,昔日的政治都会洛邑(今洛阳)日渐凋敝。诸侯各国政治、经济都会迅速崛起,作为宋国的经济中心,陶邑便是宋国富裕的缩影。
西周时,陶邑是一个名叫曹国的诸侯国的都城陶丘。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其都城陶丘变为宋国的陶邑。宋国对曹国的兼并,无疑为陶邑注入了新的商业文化。
“诸侯四通,货物交易”,底子雄厚加上区位优势,陶邑很快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集会的中心城市,人口集中,客商云集,商业辐辏天下。在当时新兴经济都会中,唯陶邑独享“天下之中”美誉。
陶邑能够崛起,得益于运河的开凿。运河开通后,陶邑北临济水,东北有菏水沟通泗水,又横亘于济汝淮泗构成的交通网上,正好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中”。
占尽了天时地利,于陶邑而言未必是好事,相反却成为诸侯各国争夺的目标。公元前286年,齐缗王发动合纵战争,齐、楚、魏灭宋,三分其地,陶邑归属齐国。
公元前284年,燕、韩、赵、魏、秦五国连横攻齐,秦国首先攻取陶邑,并以此作为秦相魏冉的封邑。公元前254年,魏安厘王救赵败秦,又乘机攻占陶邑。短短数十年间,陶邑三易其手。作为合纵连横必争的“午道”,陶邑在战国诸雄的你争我夺之中,命运一直操持在他人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邑
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陶邑,上古帝尧之封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周时,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被封为曹国,都城为桃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巨变和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使陶邑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作用,迅速发展成为诸侯间商品贸易的中心城市,司马迁誉之“天下之中”。
陶邑位于菏、济水系交通要道上。从陶邑以西可以到达秦、晋,顺济水而下,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东经菏、泗、淮可到南方的吴、楚地区。战国时期开凿“鸿沟”,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添花。
扩展资料:
其它相关介绍:
定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渊源。中原文化、儒商文化、汉文化、曹文化博大精深。辖区内有仿山、法源寺、官堌堆(刘邦登基台)、戚姬寺、梁王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定陶汉墓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示范区公园项目。
定陶现拥有陶朱公传说、两夹弦、定陶皮影、仿山山会、牛屯鼓乐、柳子戏宋家班等六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陶朱公传说、两夹弦、定陶皮影等已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仿山(度假)景区、法源寺、中华商圣文化园、天沐温泉度假小镇、“新乡土中国、鲁西南记忆”等文化旅游项目集群初步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丘
陶邑,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境内,是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一大商业都会.越国大夫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弃官至陶,采取多种方式经商致富,商业繁荣,经济兴旺,使陶邑成为"天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