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兴安岭活动带与天山—赤峰活动带是侏罗、白垩纪含煤盆地集中分布的构造区带。石炭、二叠纪煤系变质程度高,多为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仅有残留盆片零星分布。侏罗、白垩纪煤系以褐煤、长焰煤、气煤为主,分布广。早、中侏罗世煤系以长焰煤、气煤为多,晚侏罗至早白垩世以褐煤和长焰煤为多。有随时代变新煤岩变质程度降低的趋势。肥煤至贫煤分布局限,多在大型盆地沉陷中心或在盆地与断裂交汇部形成贫煤和无烟煤高变质中心,周围形成较低级煤阶环带。
早石炭世煤系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以北,煤岩变质程度为气煤至贫煤。阿希尔为气煤,向南至库铁尔为肥煤,向北至阿勒泰逐渐变为贫煤,焦煤分布在双河口、额敏一带。
二叠纪煤系零星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南缘,煤岩变质程度为长焰煤至瘦煤,由盆缘向盆内变质程度增高,瘦煤分布在克拉玛依至扎河坝之间。盆地西北缘Ro,max为0.5%~1.91%,属褐煤至贫煤;陆梁一带Ro,max为0.56%~1.22%,属长焰煤至焦煤;盆地南缘Ro,max为0.54%~1.33%,属长焰煤至焦煤;盆地东部Ro,max为0.79%~1.22%,多小于1.20%,属气煤至焦煤。早石炭世含煤岩系在佳木斯地块宝清一带分布零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含煤建造,含煤差,不稳定,为无烟煤。
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煤系分布广,发育好,含煤性佳。煤岩镜质体反射率在盆地西北缘Ro,max为0.4%~0.48%,陆梁一带Ro,max为0.60%~0.61%,盆地南缘Ro,max为0.45%~0.63%,盆地东缘Ro,max为0.45%~0.46%,盆地西缘Ro,max为0.54%~0.61%,煤岩以长焰煤、气煤为主,但褐煤至无烟煤均有。在玛纳斯至呼图壁一线的北侧形成一个无烟煤变质中心,向盆地四周变质程度依次降低,向南梯度变陡,向北梯度变缓,呈不对称环带状。伊宁、尤尔都斯、焉耆、库米什、吐鲁番—哈密盆地是华力西褶皱带上发育的侏罗纪断陷盆地。发育有早、中侏罗世煤系,煤岩变质程度为长焰煤,局部为长焰煤至瘦煤。伊宁、尤尔都斯、焉耆、库米什等盆地,Vdaf为20%~50%,煤阶多为长焰煤。克尔街、南山、塔什店为长焰煤、气煤,伊犁为长焰煤、气煤和肥煤,艾维尔沟为气煤至瘦煤。
海拉尔—二连盆地群位于华力西褶皱带上,由百余断陷盆地组成,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含煤岩系为下白垩统,煤岩变质程度低,几乎全为褐煤,仅拉布扎林、五九和伊敏等盆地为长焰煤,呈东西向展布。在石匠山有贫煤、无烟煤。西大仓所测镜质体反射率Ro,max为0.34%~0.41%,相当于暗褐煤,Vdaf为44.06%~45.19%,属硬褐煤。区内测定Vdaf为42%~48%,变化稳定,属硬褐煤。
松辽盆地在燕山期形成断陷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发育含煤岩系,煤岩变质程度自褐煤至无烟煤均有存在。在长岭至大庆之间形成一个贫煤、无烟煤高变质中心,周围形成肥煤和气煤环带,北、西、南三面宽缓,东部狭窄。盆地以北有褐煤分布,盆地西缘与南缘局部有无烟煤、贫煤和瘦煤。
三江盆地群位于佳木斯地块,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发育含煤岩系。煤岩变质程度较为复杂,自褐煤至无烟煤均有存在,以长焰煤、气煤为主,次为肥、焦煤,瘦、贫煤及无烟煤较少。在一些分割的盆地形成高变质烟煤或无烟煤变质中心,向盆缘变质程度逐渐降低。如集贤盆地中部为焦煤,外围为肥、气煤;双桦、宝清盆地自内向外为焦、肥、气煤;勃利盆地中部为无烟煤,向外逐渐为长焰煤;鸡西盆地由内向外,由瘦煤变至气煤。
参见《中国煤层气盆地图集》“中国石炭系煤岩变质程度图”、“中国二叠系煤岩变质程度图”、“中国中生界煤岩变质程度图”、“中国新生界煤岩变质程度图”、“煤岩煤级(阶)分类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