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明攻云南之战中,沐英为右副将军,与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率师30万南征云南。曲靖之役中,傅友德接受沐英出其不意、直捣曲靖,布阵于河岸,摆出渡河架势,将对方精锐牵制于对岸建议,即挥师进战,英则另遣数千人从下游潜渡,出其背后,鸣金树旗,急攻其阵,元军大乱,英则督师渡江,发骑兵捣其中坚,元军大败,明军遂占领曲靖,扼住云南噤喉,为最终平定云南奠定基础。于是分东路军为二,一部由蓝玉、沐英率领,直趋昆明;一部由傅友德亲率在克普定(今贵州安顺)等地之后北向乌撒(今贵州威宁)以策应郭英之北路军。蓝玉、沐英率部不攻而下昆明,元右丞观甫保出降,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被消灭。攻占大理,俘首领段明弟段世。沐英分兵趋乌撒,接应傅友德。傅友德率师直捣乌撒,大败元守军,遂进占乌撒,降服东川(今云南会泽)、乌蒙(今云南昭通)、毕节(今属贵州)、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
洪武十七年(1384年),傅友德、蓝玉率征南大军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洪武廿一年(1388年)六月,四川、东川、乌撒、芒部诸夷叛乱,诏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等为副将军,率军汇讨。九月越州(今云南曲靖)蛮阿资叛乱,诏令沐英汇同征南将军傅友德共同讨伐。
沐英其镇滇10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安定做出杰出贡献。朱元璋曾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黔国公,卒于任上,军民巷哭,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今江苏南京),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享太庙。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庙。沐英为明朝统一和稳定征战三十年,功勋卓著。逝后,沐氏子孙世代承袭,经理云南达260余年,直至明朝灭亡。
沐英(1345—1392),安徽凤阳人,汉族,明初重要将领。沐英幼年时,父亲早死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