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要注意什么

2025-04-13 17:01: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课堂提问变成了一种单向活动
课堂提问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向教师提问,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活动。但是,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教师把预设好的问题一股脑的抛给学生。原本应该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俨然变成了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提问,学生被动的回答,失去了师生互相提问的双向问答形式。

(2)提问缺乏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提问缺乏针对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无法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只会形成一种好学生会学的更好,成绩稍差的学生越无法参与回答问题的局面,那么这样课堂提问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二是所提问题不能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教师所提问题脱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教学实际。《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教师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再造想象感悟诗歌意境”。也就是说教师想要强调的是让学生运用“想象”的方式去学习和感悟诗歌意境,但是课堂上的提问一直在围绕着诗歌的翻译进行,学生没能通过教师的提问,运用想象的方式学习诗歌的内容,又何谈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境呢?这与课前的教学目标不符,这样的提问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3)提问多且杂,缺乏逻辑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会选入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例如演讲稿,散文等等。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段落较多,内容比较丰富的文本,通常情况下会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从文本的各个细节入手,深入的去解读文本内容。于是课堂提问便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针对其中一段内容提问“黑人生活在怎样生活环境中?”学生运用原文的话回答。紧接着教师马上问,刚刚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然后又提问学生黑人为什么会身处这样的环境。教师针对短短的一段内容连续抛出了三个问题,但是提出这三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既有理解性问题,又有关于写作手法的问题,教师到底想让学生把握怎样的内容呢?这种缺乏逻辑性的提问是很多老师在课堂提问中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在这些多且杂的提问中偏离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