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防治措施如下。
(1)种植抗病品种 我国目前推广的品种大多数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近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双抗品种有中植棉2号、邯5158、冀杂1号,抗枯萎耐黄萎品种有中41、中49、中51、鲁棉研28、鲁棉研29、冀棉958、邯棉802等。
(2)实行轮作倒茬 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尤以水旱轮作最好。如:与水稻轮作1年以上,再种3年棉花,或与玉米、小麦轮作2年,再种棉花。
(3)加强棉田管理 清洁棉田,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棉田湿度,使其不利病菌孳生和侵染;增施有机肥,重施底肥,后期增施钾肥,增强棉株抗病力。
(4)化学预防 出现零星病株,可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对水浇灌渗透;5月下旬,每7~10天喷施叶面抗病诱导剂,如威棉1号、99植保、活力素等300~500倍液,连续4次;8月中旬以后,继续喷施2~3遍;9月10日左右,与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一同施用。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在同一地区(或田块),或同一棉株上发生,两病的主要症状和区别是:
(1)发病时期。
枯萎病可从苗期开始发病,蕾期为发病盛期;黄萎病发病较枯萎病晚,一般蕾期才表现症状。
(2)棉株病症。
黄萎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发展;枯萎病则自顶端向下发展。黄萎病病株一般不矮缩,叶片大小无变化;而枯萎病有时表现矮缩,叶片常变小皱缩。
(3)病株叶片症状。
黄萎病叶脉保持绿色,主脉间叶肉变黄,成斑块状,落叶较少;枯萎病顶心叶皱缩,叶脉常变黄,呈现网纹状,常引起早期落叶,直到成光秆。
(4)病株茎剖木质部变色。
黄萎病茎部剖开后,淡褐色或黄褐色条纹颜色较浅;枯萎病则色较深,变色条纹呈黑褐色。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的防治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而目前棉花黄萎病、枯萎病已处于发生盛期,防治该病的唯一措施主要是加强田间检查,发现零星发病棉田,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并对病株处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是细菌感染的引起的枯萎病和根腐病,主要是得及时杀菌,最好提前做预防,可以大大的节省种植成本,现在比较流行用微生物菌,护根灵,以菌抑菌,一个月用一次,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