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说的“以意逆志”?

2025-04-02 18:05: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先来看出处: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孟子·万章上》)

“逆”,《说文解字》释为“迎”,此处即为“求”【推求】的意思。“志”,指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理解作品时,不拘泥于作品中的个别文字而误解词句,不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诗意,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以此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