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的特点有哪些?

2025-04-16 10:29: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植物着生叶、芽、花或果的器官。枝由芽发展而成,具有节和节间两部分,是叶、果与树干、根系交换各种代谢物质的通道,也是果树的支撑和营养贮藏器官。

枝的种类

名称繁多。构成树冠骨架的大枝称骨干枝,直接着生在中心干上的骨干枝称主枝,主枝上分生的骨干枝称侧枝,各级骨干枝上着生枝组;幼年果树暂时保留而起辅养树体作用的枝称辅养枝。依树冠中分枝的级次,凡着生于中心干上的枝称一级枝,一级枝上着生二级枝,二级枝上着生三级枝,余类推。按树冠中枝的着生位置和姿势分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背生枝、下垂枝、轮生枝、横生枝、内向枝等;在树冠下部下垂或较水平的辅养枝或枝组又称裙枝。按枝的年龄分,当年生枝在落叶或进入冬季休眠期之前称新梢或绿枝(见营养枝);此后称一年生枝,至第二年落叶或进入冬季休眠期后称二年生枝,二年生以上称多年生枝或老枝。如一年发生几次枝梢的,按其先后又分一次枝(副梢)、二次枝、三次枝;或春梢、夏梢、秋梢等(见营养枝)。一般只当年生枝上形成叶和芽、花和果。二年生枝和多年生枝上的芽萌发,芽鳞脱落,留下的芽鳞痕可作为区分不同枝段年龄的依据。按枝的性质和功能分营养枝和结果枝。营养枝又分发育枝、徒长枝;结果枝分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在成龄果树树冠中,骨干枝衰老或伤残时,由后部发生可以更替原骨干枝的枝称更新枝或复壮枝。藤本果树的枝称蔓或蔓生枝,因攀缘生长故又称攀缘枝。匍匐于地面生长的果树,其匍匐于地面生长的枝称匍匐枝或匍匐茎。枣的发育枝称枣头,结果母枝称枣股,结果枝称枣吊。

枝的形态特征

新梢的节上着生叶和芽,两节之间的枝段称节间;节有无突起和节间长短,因树种、品种而异。新梢表皮多数为绿或褐色,至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渐变深褐色、紫红色或暗灰色。一般新梢和一、二年生枝上有稍凸出的皮孔,有的还有茸毛、柔毛或针刺、枝刺,枝多数具有光泽或被覆白粉。多年生枝的表皮变为木栓化的树皮,暗灰色或棕褐色,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裂痕,树种和品种间差异有时很明显。枝的形态特征是识别树种或品种的标志之一,有时也反映果树生态环境或栽培条件的优劣。

枝的结构和生长特点

当年生枝的结构是初生结构型。一年生以上的枝,除初生结构外,还有次生结构,包括树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和髓(见图)。

枝的生长包括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加长生长主要在枝形成的当年完成;加粗生长属次生生长型,既在新梢加长生长的同时进行,也在加长生长停止以后仍继续进行,每年周期性地增粗,直至枝衰老时为止。枝条生长受环境、栽培条件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节奏变化。春季枝的顶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时,形成层细胞也同时分裂,两者的分化和增大都旺盛;夏季稍减;秋季又转旺。果实膨大后期,新梢加长生长转缓而停止;果实采收后,叶片营养向枝干转移,形成层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量加大,枝明显加粗。栽培条件好,结果量少,加粗生长更为显著;严寒、酷暑和干旱等不良条件下,加粗生长停止或极微弱。枝加粗的年间差异,表现为木质部的年轮。同一树上,由于枝条在树冠中的不同位置、果实负载量和叶片营养面积大小,造成营养状况的差异,使枝的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量及停止的时期有很大差异。一般分枝级次高、远离中心干的枝和果实负载量大、叶片有效营养面积小的枝,生长量小,加粗量也小,停止亦早。枝在加粗生长时,使树皮不断木栓化并出现裂痕。

分枝方式和分枝规律

果树的分枝有合轴分枝和单轴分枝两种方式。苹果、梨、柑橘、葡萄、杏、柿、栗等果树的枝条为合轴分枝,即枝的顶芽发育到一定时候死亡或生长极慢,而位于顶芽下面的侧芽取而代之,继续发育成强枝,成为原来主轴的延伸枝;以后反复进行。这种分枝方式使树枝有较大的开展性,顶芽死亡改变了其对腋芽的抑制作用,促使腋芽抽条,增加枝量或形成花芽。银杏则是单轴分枝,树冠中主轴明显,枝的顶芽能不断向前生长。

果树的分枝,从幼苗起,年复一年,不断扩大树冠,提高枝的分枝级次,到盛果期树冠最大;盛果期后,外围枝条不断衰老死亡,枝的生长常由枝条后部的潜伏芽萌发而成,并逐年后退,成为向心生长,树冠减小。这种特性,对整形修剪和更新复壮具有重要意义。

枝的功能

根系由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矿质营养以及贮藏的有机营养和一些生长物质,须经枝的导管、管胞运输到叶、芽、花、果中去,而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及幼叶和梢尖产生的内源激素则经由枝的筛管、伴胞运送到树干、根系中。枝也能合成一些有机物质,在皮层、木质部和髓的薄壁细胞中,可贮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由于枝接近叶、芽和花果,因此枝的贮藏营养比根、树干中的贮藏营养能更快地提供给这些器官。故春季芽萌发所需的营养首先来自枝条。幼嫩新梢的表皮也有吸收水分、二氧化碳和矿质营养的能力;有的树种枝表面具有大而多的皮孔,二年生枝的皮孔有相当强的吸收能力。有的果树的幼嫩新梢,还有一定的光合能力,起一定自养功能。枝将叶、芽、花、果等器官,合理地分布在树冠空间。枝的位置影响其芽的萌发与成枝能力、花芽的形成和开花坐果能力,也影响其叶片的光合能力及果实的大小、着色和品质。

枝的量比关系

树冠中最末级新枝的总个数称枝量;一树上,不同枝条类型所占的比例称枝类比;枝量的多少与分布,对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总量和有效叶面积系数具有决定意义。枝量过多,单位面积上叶面积过大,必然形成郁闭蔽荫,有效光合面积反而减少;枝叶量不足,则不能充分利用光能。不同果树各有其适宜的枝量。枝条生长的时间与枝条长度有关,长枝、发育枝比例高,该树年内的营养生长期就长,叶幕形成期也长,当年营养积累起始迟,但积累量大;短枝、叶丛枝比例高时,一树的叶幕形成早,营养积累早,唯积累总量较少。此外,枝类比例还影响成花的早晚及难易。因此,应根据各树种的生长结果习性来调解其适宜的枝类比例。

枝接

以枝段为接穗的嫁接繁殖方法。常用具有1个或数个芽的枝段为接穗,培育的成苗称枝接苗。枝接是古老的嫁接方法,应用历史长、方法多,由于操作复杂,工效不如芽接;技术要求高,需用接穗量大,在现代苗木培育中的应用不如芽接广泛。但枝接对粗大砧木的嫁接,如高接换种更换树冠,修复树干损伤恢复树势、及利用坐地苗建园等方面的效果,优于芽接。此外,还可利用机械进行嫁接,国外已成功地用于葡萄和梨的苗木培育。

类型及嫁接时期

依接穗的性质分为硬枝嫁接和嫩枝嫁接。接穗是完全成熟的木质化休眠枝段为硬枝嫁接;接穗是没有木质化的新梢枝段为嫩枝嫁接,又称绿枝嫁接。硬枝嫁接多在春季砧木萌芽前树液开始流动至砧木旺盛生长前进行;嫩枝嫁接是在生长期中进行,多采用插皮枝接方法,已在葡萄中广泛应用。

嫁接方法

主要有①劈接。用于相当粗大的砧木上,接时在砧木或枝桩的断面中心,用劈接刀垂直劈开3~5厘米长的接口,插入凿子等开缝工具使劈口张开;接穗长5~10厘米,下端削成长2~3厘米两侧大小等同的楔形斜面;劈口两端各插入1个接穗,薄面向内,厚面在外,对准形成层,抽出开缝物,接穗被紧紧的夹住。一个断面也可十字形地劈开2条缝,嫁接4根接穗,然后包扎好。在果树高接换种中广泛应用(图1)。②切接。在砧木或枝桩断面1/3处或近皮部的一侧,用切接刀垂直切割长2~3厘米的大马耳形,背侧削小于1厘米的小马蹄形,插入接穗,大削面靠木质部,小削面靠皮部,对准砧、穗形成层,绑紧包扎即可(图2)。切接操作较劈接简单一些。③皮下枝接。又称插皮枝接。在砧木或枝桩断面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插入接穗,视断面面积大小,可插入多个接穗。接穗为长8~10厘米的枝段,下端一侧削长3~6厘米,背侧削长不足1厘米,插入时大削面靠木质部,接后绑缚包扎即可(图3)。本法操作简单,接穗插入皮层内侧,砧、穗形成层接触面广,容易成活。但接穗易松动,且愈合组织只在一侧产生,牢固性差,必须绑缚严紧,并在生长时期立支柱绑扶,免致风折。中国北方核桃、板栗、梨及其他树种低产树的改造,广泛应用插皮接进行高接换头,残体树的桥接(见桥接)也都采用插皮枝接。④腹接。对无法进行劈接、插皮接的砧木或枝桩,可用腹接方法。一般接穗为具有2~3个芽长约5厘米的枝段,下端两侧削成等长的楔形或一侧大一侧小的斜面;用切接刀以20°~30°角斜向切入砧木枝条,深2~3厘米,将砧木枝条微弯,使切口张开,插入接穗,对准形成层,绑缚即成(图4)。成活后剪去砧干,促进接穗生长。⑤舌接。砧木与接穗都削成大小相等的舌状斜面,在斜面尖端下1/3处,沿枝条平行方向再切一刀,深至削面钝端,砧、穗互相嵌插,对准形成层,绑缚即成(图5)。本法形成层接触面大,愈合快、接合牢固,但要求砧、穗粗度一致或接近一致。另一种是将砧、穗削成舌状斜面后,不再作平行方向的第二刀切割,直接搭合绑缚即成,又称搭接。方法更为简单,但牢固程度不如典型舌接。⑥靠接。使两株独立生长的果树靠在一起的嫁接方法,在相同高度的部位上,各于枝干的一侧,切削同样大小的长形削面,削面相靠,对准形成层,绑缚包扎即成。成活后接穗植株自接口下部剪断,砧木植株自接口上部剪断,嫁接植株就培育成功(图6)。是最古老的嫁接方法,极易成活,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嫁接,因操作复杂工效低,现代苗木生产已不应用。仅用于树干或根颈部受病害、冻害危害,造成根系衰弱以及有冻根、烂根的大树,给在树干附近补植上旺盛生长的砧木苗多株,将其上端接于根颈或主干基部,使两者愈合生长,以挽救病树。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注意事项

主要有①接穗削面要平整光滑,便于砧、穗密接,形成层对接容易,促进成活,以用利刀一刀削成最为理想。②枝接接口伤面大,易失水,接穗大而长,易松动,接后要绑紧,宜用接蜡涂抹伤口,然后包严整个接口。在春季容易抽条地区或保湿要求严格的树种(如板栗),对接穗部分加套内衬报纸的塑料薄膜袋,效果更好(图1)。③接穗进入旺盛生长后,枝叶量大,易遭风折,特别是插皮枝接更易风折,须设支柱绑扶。④夏季及时利用剪梢、摘心方法促进二次枝萌发,提高苗木质量。

中国主要果树树种枝接适期和方法见下表。

枝展

见树冠。

枝组

由骨干枝上分生出的单位枝群。起制造营养和结果的作用,又称结果枝组。自20世纪60年代枝组的概念首先在山东省苹果老产区修剪中应用,以后逐渐推至中国各地,并在梨、桃、栗、柑橘等多种果树上广泛应用。

根据枝量多少,占据空间大小,习惯分为小枝组、中枝组和大枝组三类。其划分标准,不同地区和不同树种尚不统一。山东省对苹果、梨等的小、中、大枝组划分的标准是:具4~5个分枝以下,枝展小于30厘米,为小枝组;5~11个分枝,枝展40~60厘米,为中枝组;12个分枝以上,枝展60厘米以上,并有明显中轴延长枝,为大枝组(见图)。小枝组结果较早,占空间小,寿命较短;大枝组结果晚,占空间大,寿命较长;中枝组居中。在骨干枝上培养枝组时,应大、中、小相结合,根据空间匀称安排。枝组通过自身发展和修剪的促进,可以相互转化。大枝组有时可转化为侧枝或主枝。根据在骨干枝上着生部位,大小型枝组又有背上枝组、背下(后)枝组和侧生枝组之分。枝组的生长势,受树体生长势、骨干枝角度的影响,也受枝(李道德 王继光)

组间的相互影响。主枝角度小,背上枝组生长弱,而两侧和背后枝组生长强;主枝角度大,背上枝组生长强,而两侧和背下枝组生长较弱。削弱背上枝组生长势,可以增强两侧和背下枝组的生长势。

良好枝组的标志是:营养枝与结果枝比例协调,生长健壮,结果能力强,分枝紧凑,结果部位稳定和不远离骨干枝,整个枝组墩实和圆满。枝组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生长和结果的过程,管理措施,特别是整形修剪对这些特点有重要影响。结果枝组的培养,应从幼树进入结果期开始,至盛果期大致完成,进入盛果期后则注意调整、更新,以维持稳定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