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亲核性是指亲核试剂对碳正离子的亲和能力,特点是带有孤对电子。或者是负离子;
质子溶剂是指可以电离出质子的溶剂,比如最常见的水,硫化氢,他们的特点是中心原子电负性较大(O、S),所以与之相连的质子容易跑出来;
这样一来质子溶剂对亲核试剂的孤对电子或者负离子就可以吸引,以至于降低了某些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比如(以下都是负离子)就碱性而言是F>Cl>Br>I,但亲核性是I>Br>Cl>F,原因就在于F的半径比较小,溶剂很容易就把它包围起来了;
但也不尽然,比如有一些半径相差没那么悬殊的离子,他们的亲核性就跟碱性顺序一致,比如CH3O->HO-(氢氧根),中心原子是同周期的原子时,如果电荷相等,碱性顺序和亲核性顺序也一样,如R3C->R2N->RO->F-
总的来说,半径越小溶剂化作用就越显著,半径相近电荷相等,则先考虑其碱性
质子性溶剂可以跟一些体积较小电荷比较集中的亲核试剂形成氢键而降低了它们的反应活性,但在偶极溶剂中,由于这些试剂不被溶剂化,反应活性就大。例如,在质子性溶剂中,一些常见的亲核试剂的亲核性的次序为:
RS≈ArS>CN>I>NH(RNH)>RO≈OH>Br>PhO>ClHO>F
而在偶极溶剂中,活性次序正好相反:
F>Cl>Br>I
这和它们的碱性次序一致。质子性溶剂中,碱性越强,越易形成氢键而降低反应活性,而在非质子性溶剂中,这些亲核试剂是裸露的,碱性与亲核性一致,反应活性就高。所以,溶剂对亲核试剂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