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他人互动时,沟通方式大部分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我们了解事物常从我们期望的方向去了解,我们对于信息的解释也根据我们在潜意识中的期望而加以解读。在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中,要想让沟通增强其效率及效益,我们可从几方面来着手:
仪容外表:它包括了我们的穿着,展现于外的外在形象。当一个人的穿着看起来像高层管理者,人们在第一次的会面时就会在潜意识里对他产生尊重。
工作风格:包括工作习惯和道德操守。对别人的邮件或部门协调会议后应采取的行动,却都经常慢上半拍或需要别人去催促,这种工作习惯会造成他人对我们的岐见甚至是歧视。
沟通的方式:很直接还是很婉转。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士倾向直接提出他的观点,甚至用辩论的方式来交流。在会议结束后双方不影响相互情谊。可是在东方社会,我们倾向于间接婉转及话中带话、旁敲侧击的方式沟通。另外,在双向沟通中,形体语言、表情动作是最重要的讯息。若是在沟通中表情严肃,沟通的氛围让别人感觉是在被训斥、责备,则更易引起对方的抗拒。
人际关系:双方的人际关系若正向积极,沟通的障碍自然降低,若彼此之间有着信任,则误解更会减少。
时间观念:对问题迫切性、紧急性的处理,优先次序不同会造成沟通中的阻力。
自我的认知:多元文化环境中,我们是否能持着开放的态度,接纳他人与我们的差异,若我们带着一种封闭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沟通自然寸步难行。
价值观:在沟通中最大的挑战是对于不同的文化价值给与一种尊重。在公司的运行中,竞争与合作也会呈现出某一种类型的公司文化价值。
双方相互的期望:这包括了潜意识的或者是有意识的对于对方的期望。在沟通互动中,当这种期望未得到满足时,自然感受到挫折。
思考方式:譬如,是以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还是重视情感。在思考的方式上,是否采用一种批判式的思考、结构性的思考。这些都会使沟通产生障碍。
事实上,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双向沟通,若是所用的语文无法掌握,沟通的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国内的经理人必须掌握外语能力方可与外国经理人分庭抗礼。因此,为了奠定语文基础,经理人必须投入时间提升所需外语能力,达成有效的沟通。
在多元文化中,如何运用卡内基原则达成有效的沟通:
——尊重他人的意见,即使他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但是我们必须尊重他人所表达的观点。
——如果我们要说服他人,我们必须用友善的态度开始,并且多让他说话。此时,配合聆听原则的运用,我们就比较容易了解他人的真正意图。
——设法让他说“对”“对”“对”,因为当对方常说“对”“对”“对”时,对方的抗拒力会降低。
——让他觉得这个主意是他想到的。也就是我们借由提问的方式,让他能够想到答案,让他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或执行的方法。
最重要的原则是真诚从别人角度去了解一切。当我们常常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子上去思考时,我们自然能从对方的立场、观点中找到共同点,也容易了解双方差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