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箍筋5*5,其他直接按上图填写数据就好了~
箍筋输入方法
柱(包括暗柱、端柱)矩形柱(圆柱) 注:箍筋以“+”为分隔符;当加密和非加密的肢数不同时,“+”的前后不能同时出现箍筋的肢数信息;箍筋信息中含有两个箍筋肢数时,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箍筋肢数,出现一个且在箍筋信息的最后时,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箍筋肢数相同。 例如:A10@100/A8@200+A8@100(4*4)/A6@200(2*2) 格式1:<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加密和非加密不同时,用“/”隔开;相同时则输入一个间距即可;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8-100/200(4*4); 格式2:<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加密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8-100(4*4)/200(2*2);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上下两端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13A8-100/200(4*4); 格式4:<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加密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13A8-100(4*4)/200(2*2); 格式5:<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8-100(4*4); 格式6:<数量><级别><直径>【(肢数)】;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40A8(4*4); 格式7:【<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区与非加密不同信息的设计方式。加密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10-100(4*4)/A8-200(2*2)或10A10-100(4*4)/A8-200(2*2),该输入格式表示:“/”前的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表示非加密 区箍筋信息;当内外侧箍筋信息不同时,在“/”的前后信息可以使用“+”连接; 格式8:<级别><直径><间距><+><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外侧箍筋信息和内侧箍筋信息不同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10-100+A8-200(4*4);该输入格式表示:“+”前为组合箍筋时外箍筋信息,“+”后的为组合箍筋时内箍筋信息;参数化箍筋、拉筋 格式1:<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 例如:A10@100/200 格式2:<级别><直径><@><间距> 例如:A10@150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36A10节点区箍筋 格式1:<级别><直径><@><间距>; 例如:A10@100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6A12 注:节点区没有输入钢筋信息,直接取非节点区的箍筋信息;节点区的箍筋肢数直接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计算。其它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数量沿高度方向计算。 例如:4B12@100/200芯柱 格式1:<级别><直径><间距>;加密和非加密不同时,用“/”隔开;相同时则输入一个间距即可; 例如:A8-100/200;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A10板带(仅用于柱上板带,肢数可以不输入)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数量><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 例如:15A12@100(10)/A10@200(10)或15A10@100(10)/200(6)或15A10@100/200(10)或A10@100/200(10) 格式2:<级别><直径><间距>【(肢数)】 例如:A12@200(10)其他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 例如:15A10@100/200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间距> 例如:15A10@100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00A10梁箍筋 格式1:<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 例如:A8-100/200(4); 格式2:<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A8-100(6)/200(4);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200(4); 格式4:<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4)/200(2); 格式5:<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 例如:A8-100(4); 格式6:<数量><级别><直径><(肢数)>;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40A8(4); 格式7:<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且各部位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6)/12B16-150(6)/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到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及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8:<数量><级别><直径><间距>><数量><级别><直径><间距>....><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指定部位数量不同但是肢数相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12B16-150/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向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肢数统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输入的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9:【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和非加密箍筋信息不同时的设计方式。 例如:10A10-100(4)/A8-200(2),该输入格式表示:“/”前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为非加密区箍筋信息; 格式10:【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布置范围】;【.....】;【.....】;主要处理同一跨梁内不同范围的箍筋信息;箍筋按绘制梁的方向从左至右的原则布置;两端的布置范围包含起步距离。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其他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 例如:4B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