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
(一)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应该放几份饮料粉,几份水配出来的饮料才好喝。这时小组合作,共同动手配制饮料。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景
适宜的情景一般总是跟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景,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数学适用的设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有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同学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三)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景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这样一个情景设计:“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刚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情景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识环境。
(四)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景
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他们动一动、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剪,有的拼,经过不断的尝试、交流和归纳,结果学生又发现了三种推导方法。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梯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情景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听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山上的猴王做了一个饼准备分给小猴子们吃。猴王把饼平均分成三份,拿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猴甲;然后又取了这个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猴乙;这个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猴丙。于是,甲乙两只猴子闹起意见来了,说猴王分得不公平。那么,究竟猴王分得是不是公平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议论。CAI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猴王的三种分法透过屏幕清晰可见。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别学生甚至联想到商不变性质,并由此找到新的解释、新的结论。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借助CAI教学手段,自然而然地、新颖有趣地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设置情景时,教师绘声绘色,富有情感的描述十分重要。而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媒体,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能在屏幕上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跨越时空限制,从而高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情景,增强其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了新型表现手段,在设置教学情景时,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更爱数学,更愿意学数学,更懂得学数学,我们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