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弓箭地位不能跟近战兵器相比?

2025-04-12 23:49: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首先,弓因其作用机理所限,命中率很差?身管火器由于有身管给予弹丸初始方向,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而箭前进的方向是不受身管制约的,虽然有尾羽作为稳定舵,但是箭比弹丸大,受风面积也就大,而且箭的初速慢,一般角弓为55~80米/秒?还有就是人必须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张开弓,在这个用力过程中,手臂必然产生大的颤动,因此综合各种因素,弓箭的精度无法跟火枪相比,尤其不能跟线膛枪相比;其次,箭的伤害力小,箭的飞行速度衰减快,而且箭头面积大,刺入人体后速度衰减也快?原始社会中被箭击中的人,箭镞基本上都嵌在骨头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被击穿骨头,而燧发枪枪弹一般射击距离上都可以打穿骨头,更不用说后来的线膛枪子弹了?

经过不断改进后,如果对付没有防护或者防护较差的人,弓箭的这个缺点还不明显?但是面对穿着重甲的敌人,由于箭镞要么不能穿透盔甲,要么在穿透过程中,其速度大减,箭镞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威力大大减少;再次,弓的射程有限,比较可信的弓的最大射程是英格兰长弓的360米,中国唐代的角弓为180步,其他很多弓都在200米左右?

而且为了保证精度和威力,弓的实际射击距离要小于其最大射程很多,如英格兰长弓的有效射程在220米以下?一般弓箭的射击距离都在最大射程的一半以下,或者更近,这样,在两军交战的情况下,一般弓手射击距离不过是100米左右,这个距离,重甲步兵30秒可以冲到,在此时间内,一名步弓手不过能射出3~6支飞箭?考虑到上面所说弓箭的其他弱点,可以说单靠弓箭射击阻止敌军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用说遇到骑兵冲击的情形了,事实上,中国古代就有一句老话:“临敌不过3发”;再次,强弓虽然能够保证威力和射程,但是所需张力也很大,弓手容易疲劳,造成射速和威力下降;最后,弓若遇到雨和潮湿的天气,弓弦容易软化,从而降低威力?虽然可以通过制造时的选材和工艺来避免这种情况,但是这无疑会加大成本?

总之,当金属盔甲出现后,靠弓箭打垮对手,在绝大多数野战中,不过是个幻想?古代的军事家们,都不会做这样的幻想——据我所知没有一本古代兵书,认为在野战中可以单靠射击战打垮敌军?从史实来看,倚重射击兵的军队被倚重近战兵的军队打败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洲人始终忽视射击兵种,却仍然是有声有色的强大文明,还击败过这么多精于骑射的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