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29日,空军司令部正式启动F-X计划,要求研制一种新型战术战斗机,具体工作由空军系统司令部负责。
1965年6月16日,AFSC指定航空系统分部完成F-X的预研工作。
1965年6月22日,F-X初始想定发布,该机被描述成一种小型、廉价、高性能战斗机,可以执行视距内的空地/空空任务。空军要求70年代初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1965年12月,空军完成并将F-X研究方案递交可能的投标商。
1965年1月份,空军从八家投标商收到竞标方案。
1965年4月份,空军选择三家厂商参加F-X竞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北美·洛克韦尔和费尔柴尔德·共和。
1966年8月12日,ASD正式建立系统计划办公室(SPO)负责F-X计划。
1967年6月份,F-15概念表述文件发布。
1968年10月24日,空军正式将F-X命名为ZF-15A。
1969年,F-XSPO重组,运作控制权移交系统管理部门。
1969年7月14日,F-15计划办公室成为独立组织,直接向AFSC司令部负责。ASD继续提供行政、后勤工程援助。本杰明種·比利斯被准将指定为F-15项目负责人。
1969年10月19日,AFSC司令部指定F-15SPO负责F-15项目。所有计划内部门均直接向其负责。
1969年12月23日,空军选择麦·道作为F-15主承包商。
1970年1月1日,F33657-70-C-0300合同生效,麦·道进入F-15全尺寸发展阶段。
1970年2月27日,普拉特·惠特尼公司被选中作为F-15发动机承包商。
1970年9月30日,休斯公司被选中作为F-15雷达系统分包商。
1971年4月8日,F-15设计二次评审完成。
1971年6月18日,空军批准为F-15设计的F100发动机方案。
1972年5月31日,政府批准F100发动机首次试车。
1972年6月26日,第一架F-15出厂。
1972年7月27日,F-15首次试飞成功。
1973年3月1日,首批30架具备全部作战能力的F-15获准投产。
1973年7月份,F-15B(TF-15A)首飞成功。
1974年11月14日,麦·道向空军交付首批两架F-15B(73-108、73-109)。
1975年9月份,第一个F-15中队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1977年4月27日,23架F-15从兰利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德国比特堡空军基地。这是F-15首次海外部署。
1977年12月28日,日本宣布将在1978财年订购100架F-15。
1978年7月份,美国政府同意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交付F-15。
1979年6月份,F-15对外军售计划启动,总计108架飞机,约25亿美元。
1980年12月份,麦·道提出“攻击鹰”方案,为F-15双座战斗轰炸型。该提案还包括为空军的早期F-15翻新,并更新电子设备。这一提案涉及到防空司令部的114架F-15,战术空军司令部的206架F-15A/B,304架F-15C/D。此外,空军也计划订购204架F-15C/D,398架双重任务战斗机。
1981年6月2日,巴比伦行动。以色列8架F-16远程奔袭伊拉克的巴格达核反应堆,F-15为之护航。行动完全成功,没有发生空战。
1984年4月27日,空军司令部批准发展F-15E。
1986年12月11日,F-15E首飞。
1990~1991年,F-15SPO为将F-15C/D/E部署到海湾的“沙漠之鹰”行动提供全力支援,同时和华纳·罗宾斯航空后勤中心合作,尽快将第4战术战斗机联队缺编的F-15E交付使用。空军共有48架F-15E部署到沙特,但在对地攻击中损失2架。由于各方保障得力,F-15E在“沙漠风暴”中保持了95.5%的战备完好率。根据统计,F-15在空战中取得了26:0的战绩。
1991年8月16日首批两架F-15S根据“和平阳光”计划运交沙特。
1991年12月18日,F-15I首飞。
1997年8月1日,F-15研制生产厂商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
1998年1月份,以色列空军开始接收首批两架F-15I。
1999年12月份,空军宣布计划为F-15C换装APG-63(V)2主动相控阵雷达,期望在增强能力的同时降低维护费用。
2002年5月21日,韩国空军宣布向波音订购40架F-15K,价值42.28亿美元。
2005年3月3日,F-15K在美国圣路易斯首飞成功。
2005年10月7日,韩国引进的40架美制新型F-15K战斗机的首批两架抵达汉城。
2005年12月12日,新加坡国防部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合同,向波音公司购买12架F-15SG型战斗机,总价约为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