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面生活的话,费用会非常的高,每一个月,至少需要花掉,三四千元以上的资金。这对于一个工薪阶层来说明显是非常高的负担,而且在养老院中生活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出现。一旦这些情况出现的话,你又会付出很多的资金。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假设老人忽然之间感冒了,本来在家里边的话是不会花很多钱的。可是如果在养老院,很可能会花掉非常多的钱,这笔开销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居家养老的话,只要老年人能够生活自理。平时子女们过去看一看的话,这样就不会花掉很多的钱,而且老人在家里边也比较的舒适。同时能够和街里街坊一起聊天儿,一起娱乐,这对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更好一些,因此居家养老更适合工薪阶层的家庭。
近年,随着新兴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子女为赡养主体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足以解决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延续了数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化社会中已被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倾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新兴居家养老,优势和劣势均存在。
第一,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养老服务能够服务广,见效快。
一般而言,社区内的生活、医疗、文教、卫生等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老人日常衣食起居、卫生保洁、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社区对老人而言是一个情感共同体,这里有他们熟悉的街坊邻居,能够给他们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其中老人更容易找到生活的乐趣。
在社区中,老人并非是一个完全的被照料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老人可以自我照顾,甚至还可以为社区作出自己的贡献。由此,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而且还能够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第三,居家养老又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规避。
比如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个性化养老需求,缺乏对老人的人文关怀,过于依赖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专业性的养老人员缺口较大,未能有效调动社区志愿者和公益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予以解决,比如可以:
第一,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实施,同时完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第二,把社区居家养老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或者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第三,必须强调居家养老中的服务人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才能真正让老人满意。
但我们仍应看到,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家庭仍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生活场所,抚养老人离不开子女对老人的关爱,只有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多项措施并举,才能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00
我首先选择居家养老。只要还能动,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不会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只要身体还健康,在居家养老的时候,我还可以做各种事情。平常我可以去社区里面聊聊天,打打牌,跳跳舞。
到了我身体有碍,真正不能自理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就由儿女在家照顾,也就是居家养老。实在不行,雇一个保姆来照顾我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想法都不能实现,那我就去养老院养老。
其实去养老院养老,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许多养老院的护理项目,护理的方式、方法都比较专业,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质量是能够得到保证的。只要我们的思想想开了,想通了,儿女能经常去看望我们,让我们感到儿女并没有忘掉我们,我们还是乐意去的。再说,我们去养老院也能把儿女们解放了,我们也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和累赘了。
说到最后,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哪一种方式更适合中国人呢?我的答案就是,在目前居家养老是最适合我们国家老人养老的养老方式,养老院养老在现在只占养老中的一小部分,但我认它是我们国家未来养老发展的方向。
还是居家养老更适合工薪阶层。
一、如果把老人送到养老院里,每天和很多人居住在一起,还要遵守一下养老院的简单规定,可以说对老人极为的不舒服,所以老人还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才是最好的。
二、减轻养老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政府、市场、家庭、社区、个人及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居家养老,形成了提供服务模式主体的多元化,使职能分工被多部门分解。对于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大大减轻了财政的负担;对于家庭,也使其突破了过去的资金来源机制,节约了家庭支付养老活动的开支;而对于社会,则更多地吸引了丰富的人才技术,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大大减轻了各主体的养老负担,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催生着更大的效益。
三、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