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周期表中价态、半径为“题眼”的特殊元素
1.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 O 、F 。
2. 短周期中其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Na 。
3.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是 C、Si 、 O、H 。
4. 除氢以外 , 非金属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 。
二、以元素的性质、存在、特殊用途为“题眼”的特殊元素及特殊物质
1. 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能与氮气反应的碱金属元素是 Li 。
2. 能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自然界中单质硬度最大、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C 。
3. 空气中含量最多、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 N 。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元素是 O 。
5. 在CO2、N2、O2中都能燃烧的金属元素是 Mg 。
6. 其氢化物能腐蚀玻璃、气态氢化物最稳定、其单质能与稀有气体反应的元素是 F 。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天然的氧化物硬度大的主族元素是 Al 。
8. 非金属单质中最易自燃着火的元素是 P 。
9. 其气态氢化物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元素是 S 。
10. 其单质呈黄绿色气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 Cl。
11. 单质遇淀变蓝且易升华、最低价气态氢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 I 。
12. 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种标志是 H2SO4。
13.具有磁性的物质是 Fe3O4 。
14.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是 C2H4 。
15.航天助力反应的原料是 肼与双氧水。
三、以沉淀的色态、溶解性为“题眼”的特殊物质
1. 呈淡黄色沉淀的可能是:AgBr (不溶于酸) 、S (溶于热强碱溶液)。
2. 呈黄色沉淀的可能是: AgI (不溶于酸 )、 Ag 3PO4 (溶于酸) 。
3. 呈黑色沉淀的可能是:CuS 、Ag 2S 、PbS (均不溶酸) ; FeS (溶于酸 ) 。
4. 呈白色沉淀的可能是: BaSO4、AgCl (不溶酸); CaCO3、BaCO3、Mg(OH)2、Fe(OH)2 (均溶酸) ;Al(OH)3 (胶状)、Zn (OH)2 (溶酸和强碱溶液)。
5. 呈红褐色沉淀的一定是:Fe(OH) 3 (溶于酸) 。
6.呈蓝色絮状沉淀的一定是:Cu(OH) 2 (溶于酸) 。
四. 常温下以颜色为“题眼”的特殊物质
1. 固体类: ⑴. 呈白色的是:P4、SO3、P2O5 、N2O5 、Al2O3等。
⑵.呈浅黄色的的是:S、Na2O2、AgBr。
⑶.呈‘红’色的是: Cu (紫红)、Cu 2O(砖红) 、Fe2O3 (红棕 )、P (红褐 )。
⑷.呈黑色的是:FeO、CuS、Cu2S、Fe 3O4、FeS、PbS等。
⑸.呈紫黑色的是 :KMnO4、I2。⑹.棕褐色的是:FeCl3 。
2. 气体类: ⑴. 呈红棕色的是:NO2、Br2(g) 。
⑵. 呈黄绿色的是 Cl2 、 F2(浅黄绿)。
3. 离子类: ⑴. MnO4- (紫红) 、Cr2O7- (橙);
⑵. Fe2+(浅绿)、Fe3+(稀) (黄)、Cu2+ (绿)、Cr3+(浅绿) ;
⑶. 氯水 (黄绿)、液溴 (棕红)、Fe(OH)3(胶体) (红棕)、Fe(SCN)3 (血红)、溴水(橙色)等。
五、以反应特点且产物现象为“题眼”的特殊物质
1. 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 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
⑴. 可溶性铝盐、铁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 (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⑵. Ba(OH)2与(NH4)2SO4 。
2. 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 常见的物质可能是:Al、Zn、弱酸(氢)铵等。
3. 在水中水解同时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Al2S3、Mg 2N3、AlN、CaC2等。
4. 两种物质相遇时, 先出现沉淀,后沉淀又消失 , 两种物质可能分别是:NaOH与铝盐、CO2(SO2)与Ca(OH)2、HCl与NaAlO2、NH3与AgNO3。
六、以特殊的实验现象为“题眼”的特殊物质
1. 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的可能是H2、S、CH4、H2S、C2H5OH。
2. 两种气体燃烧呈苍白色火焰的物质是H2和Cl2 。
3. 在空气中燃烧呈现蓝色火焰的是CO。
4. 焰色反应为黄色的物质是钠元素 ;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浅紫色的物质是钾元素。
5. 物质点燃有白色烟雾出现的可能是:P与O2 、P与Cl2 。
6. 遇酚酞变红的气体一定是氨气。
7. 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的是C2H2。
8. 物质点燃有棕色烟出现的可能是:Fe与Cl2 、Cu与Cl2 。
9. 在氧气中点燃 , 现象为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现象为耀眼白光的物质是Mg 。
10. 遇SCN - 显红色、遇苯酚显紫色、遇OH
-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是
Fe3+。
11. 与氢硫酸反应能生成淡黄色晶体的气体可能是O2、SO2、Cl2、NO2等。
12. 白色沉淀能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OH)2。
13. 遇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 + 、 SO42-。
14. 遇HCl生成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 、SiO32-、S2O32- 。
15. 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气态产物一般是O2 或Cl2,阴极气态产物是H2。
16. 使品红褪色的可能是Cl2、SO2 、Na2 O2 、H2O2、氯水、次氯酸盐等。
17. 使溴水褪色的无机质可能是H2S、SO2 、活泼金属、碱类等。
18. 两种气体相遇冒白烟的物质是NH3与HCl。19. 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七. 以特殊的反应类型为“题眼”的特殊物质
1.‘化1 + 单→化2 ’型
⑴. 化1 为氧化物类:可能是Na2O 与O2、NO与O2、SO2与O2、CO与O2、CO2与C 等。
⑵. 化1 为盐类:可能是FeCl2与Cl2、Na2SO3 与O2、Fe与FeCl3等。
2.‘化1 + 化2 →化3 ’型
⑴. 生成碱类:可能是NH3与水、 CaO与水等。
⑵. 生成酸类:可能是H2O2 与SO2等。
⑶. 生成盐类:可能是NH3与酸、Na2O2与CO等。
3.‘化1 + 化2 →单 + 化3 ’型
⑴. 气体类:可能是NH3 与 NOx 、H2S与SO2等。
⑵. 固体类:可能是CO与CuO(Fe2O3等)。
⑶. 固液类:可能是NaH(CaH2)与水、Na2O2与H2O等。⑷. 固气类:可能是Na2O2与CO2等。
4.‘单1 + 化1 → 单2 + 化2 ’型
⑴. 金属→金属:可能是Fe 与CuSO4 、 Al 与Fe 2O3 (Cr2O3 等)、 Na 与TiCl4 、Mg 与 CsCl等。
⑵. 非金属→非金属:可能是F2 与H2O ; Cl2 与 H2S ( KI ) ;C 与SiO2 ( H2O(g) ) ;NH3 与 Cl2 ; H2S与O2等。
⑶. 金属→非金属:可能是 Zn 与H2SO4(HCl) 、Fe与H2O(g) 、Mg与CO2 、Na与H2O等。
⑷. 非金属→金属:可能是C (H2) 与CuO (Fe 2O3) 等。
5.‘化1 + 单 → 化2 + 化3 ’型
⑴. 化1为气体类:可能是NH3与O2、H2S与O2等; ⑵. 化1为固体类:可能是FeS2与O2、Mg与SO2 等。
6.‘化1 + H2O →化2 + 气体’型
⑴. 气体为单质:可能是Na2O2与水、CaH2与水等。
⑵. 气体为化合物:可能是CaC2与水、NO2与水、Al2S3与水、Al4C3 与水等。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反应前后是否有气体颜色的变化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