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何处

2024-12-04 07:36: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而兴建的省亲别墅。当贾政带领众清客和宝玉,进园题匾额时,走了大半天,尚未走完,后来元妃省亲看后,都觉得太奢华过费了。大观园有多大呢?光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是不完全清楚的,直到读完后八十回才较明确。园地的大小,作品中人物贾蓉告诉贾琏:“丈量准了,三里半大。”这“三里半”(1750米)当是园地的周长。这话之前贾蓉曾这样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可见这是转圈的丈量法。如果这样,设想花园为正方形,那长宽各是四百米,约有二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这花园是够大的了。

大观园写得这样美和如此巨大规模。在作者的头脑里是否有蓝本呢?自作品问世两百多年来,人们纷纷猜测,迄今为止,关于大观园真址有四种说法。

1、南京的随园。这是由乾隆间曹雪芹的朋友明义首创的。他在《题红楼梦》诗题下小序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造,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当时的随园主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即明义)读而慕之。”嘉庆年间的裕瑞在《枣窗闲笔》里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即前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因曹家任江宁织造几十年,长住金陵,加上曹雪芹的朋友和随园主人说得如此活灵活现,因此,此说从乾、嘉年间即开始广为流传,以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仍承认此说。

实际上由明义作俑的这种说法并不可靠。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话,据考证并非衰枚本人所记,而是好事者照明义的话附会上去的。袁枚本人关于随园的记述,无一语涉及大观园。同时,明义的说法也是张冠李戴。据史料记载,曹家被抄,江宁织造由隋赫德接任,他在给皇帝报告抄没曹家家产的奏折中,未提及花园。明义可能以隋赫德曾转卖一座花园给袁枚,便误认为系曹家原有之园。再者曹雪芹离开南京时年龄尚小,最大也只可能是十二、三岁。即使是随园,也不可能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此说真实程度不大。

2、南京织造府西花园。此说是美籍华人学者、台湾学者赵冈、翁同文等力主的。他们认为,大观园有真有假,真实部分即荣府的西花园。亦即后来改建成南京行宫的织造府花园。荣府在西,大观园在东,因这方位的改变,就使作品中写大观园提及东西南北的方位,常有错向。此说没有什么史料依据,引证的某些材料,指的倒是北京西郊皇帝的西花园。因此,多数学者都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纯属一种臆想。

3、北京恭王府。这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再版时提出的主张。吴柳的《(京华何处大观圈)赞成此说。他从游览的

角度。把大观园景色与恭王府作一比较,提出不少新颖的问题,如有康熙题字的刻石,园中水源有活水等。恭王府是全华北首屈一指的私人住宅,大小房屋达三百多间,建筑风格与大观园类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经有的学者细密考证,发现恭王府是曹雪芹死后二十余年才兴建的。而王府的后花园则是曹雪芹死后百余年才兴建的,是同治、光绪年间赫赫有名的恭亲王奕欣手中完成的。至于康熙题有“福”字的刻石,则可能是兴建园林时从别处移来的。活水问题则不存在,大观园优美之处固然在于有股清泉由墙外引进,而此园实无此水。据专家勘探。园中地基比外面水源高,无法自流。园中池塘之水,系从园中打的深井日夜车水灌入的。这样,曹雪芹写大观园自然无法以此作依据了。

4、北京醇王府。亦即康熙时大学士明珠别墅自怡园。《红楼梦》问世后,在清代曾有系写明珠家事的说法,因此,不少人指大观园为自怡园。奉宽《兰墅文存与石头记》说:“故老相传,撰《红楼梦》人为旗籍世家子,书中一切排场,非身历其境不能道只字。……又云,成亲王府园亭点缀,与《红楼梦》中大观园,即故大学士明珠府第,今醇亲府。”今台湾学者亦有赞成此说者,并将明珠长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朋友陈其年,朱彝尊等在词中写及自怡园的景色。与大观园对证,以证明相等。此说引证了不步资料,但大都是诗词中的描绘,没有可信的史料依据,因而附和者少,仅备一说而已。

那么,大观园到底在哪里呢?谁也说不清。实际上这是一种艺术创造,是作者为塑造人物、开展情节需要而虚构的。尽管在构思中需以现实园林作基础,但这不可能坐实为某家庭院,它是一种综合,是把文学、绘画、园林揉合在一起的艺术巨构。从大观园建筑格局看,可能是综合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特点而构想出来的,否则何以有尼姑、女道的安排呢?要知道,这是皇帝的御园中才会有的。

回答2:

大观园究竟在南在北?——张国风

 大观园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曾经争得有亦乐乎。大观园即随园之说虽然未有多少
人相信,但仍有很多人不愿意听凭大观园"迁"到北方去。于是,又有江宁织造府署西花
园说、摄政园说。大观园在江宁(今南京)的可能性似乎又比在苏州大一些。认为大观
园在南方、在南京的一派,注意到了《红楼梦》中的种种蛛丝马迹。首先是《红楼梦》
里存在一些吴语,如面善(面熟)、老宅(老屋)、横竖(反正)、医生(大夫)、生
意(职业)、寒毛(汗毛)之类。其次是大观园里的自然景物,潇湘馆的竹子、路上的
青苔、红梅、桂花树,水里的菱、园中的芭蕉、餐桌上的鲜笋,都不像在北方。贾府中
有穿堂、花墙、花厅、竹桥,用的东西有手炉、脚炉、熟炭、火箱,饮食中的惠泉酒、
火腿炖肘子、酸笋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等等,都打上了江南风物的印记。
可是,十分遗憾,说明大观园在北京的证据更多。
 
  在《红楼梦》里,到处都给人大观园在北京的感觉。《红楼梦》中的人提到南京、
苏州的时候,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苏州姑娘林黛玉进京,不像是进南京。后来林如海
病逝,贾琏送林黛玉回扬州奔丧,也不像是从南京回扬州去。如果从南京到扬州去奔丧
,凤姐和平儿就不会晚上"屈指计算行程该到何处"了。小说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
母闻信赶来,痛斥那将儿子往死里打的贾政,并扬言"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
回南京去!"如果大观园就在南京,"回南京去"又从何谈起?《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还提
到,宝钗问邢岫烟,把棉衣当在哪里了,邢岫烟回答:"叫作'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
。"

  《红楼梦》中忽南忽北的描写,好像有意在要和红学家捉迷藏,一般读者是不费这
种心思的。只有学者才能心甘情愿地去挨这种累。早在二十年代,俞平伯先生就在他的
《红楼梦辨》中设了专节来研究"《红楼梦》底地点问题"。俞先生研究的结果仍是无法
肯定,却是有了如下无奈的感慨:

  所以说了半天,还和没有说以前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我们究竟不知道《红楼
梦》是在南或是在北?绕了

  半天的弯,问题还是问题,我们还是我们,非但没有解决的希望,反而添了无数的
荆棘,真所谓"所求愈深所得愈寡"了。
这种无奈,充分表现出红学界在曹雪芹的"烟云模糊"、"故弄狡狯"面前产生的迷茫和失
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鸣,以及"内查外调",大多数的红学家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迷茫
失落之感,站稳了脚跟,决定把大观园放在北京。江南方言、景物、风俗被解释成曹雪
芹对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一切主张大观园在江南的论据遭到了有力的反驳。谁知
到了七十年代,有人重新提出《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提出曹雪芹是在石兄的《风月
宝鉴》的基础上改成了《红楼梦》一书。并认为石兄心目中的贾府在南京,而曹雪芹对
南方的生活不太熟悉,他不能不按北京生活来加以描写。如此一来,曹雪芹就把大观园
从南京"搬"到了北京。于是《红楼梦》中出现了时南时北的混乱。这种说法一出来,而
且又和《红楼梦》著作权的公案纠缠到了一起,于是,大观园的"园址"又成了问题。

   曹雪芹假若泉下有知,对此极严肃、极认真的大观园"园址"之争,不知当作何感想
?对于《红楼梦》里的地址问题,我们不妨看看脂评: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
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
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曹雪芹的本意就是"不欲着迹于方向",
"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在语言上也是忽南忽北,如脂评所主说:想这一个姑娘非
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似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人说话语气及动用照饮食诸类,
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第三十九回)

   《红楼梦》采用这种忽南忽北,"地北相兼而用"语言、景物、地点,可能有如下两
方面的原因:作者在江南、在北京都生活过,素材兼取南北,语言南北杂陈,此为原因
这一。作者不愿意使素材的来源太显豁,以避免某些"原型"的不满与反感,避免文字狱
的迫害,此为原因之二。

   有专家注意到,曹雪芹的挚友敦敏在诗中提到曹雪芹的时候,不是说"秦淮风月忆
繁华",就是说"秦淮旧梦人犹在"。可见,敦敏知道,曹雪芹所回忆的繁华梦是在秦淮,
从未听说曹雪芹在北京有过什么繁华梦。后来,又有了大观园即随园说,虽然随园并非
大观园,但大观园在南方并未受到怀疑。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