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起源
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曾先后有货币兑换和银钱业的发展。
在西欧,很早就有关于古代银钱业的记载,如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寺庙已有经营金银、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的活动。公元前400年在雅典,公元前200年在罗马帝国,也有这类银钱业的活动。
中国关于古代高利贷的记载颇多,但关于银钱业的记载则较晚。较早的是南北朝时的寺庙典当业。有关这方面的大量记载始于唐朝,有经营典质业的质库,有保管钱财的柜房,有打制金钱饰物和经营金银买卖的金银铺,至于汇兑业务,不仅有商人经营,更主要的是由官府经营,此外还有专门放债收息的官府机构。经过宋、元、明、清,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银钱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中国古老的银钱业一直未能实现向现代银行业的转化。
所以,对于现代银行业的兴起,还得从西方进行考察。一般公认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此后,相继出现的有米兰银行(1593年)、阿姆斯特丹银行(1609年)、汉堡银行(1619年)、纽伦堡银行(1621年)等。1694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由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股份制银行,至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则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之间。
现代银行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并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更没有中央银行。随着统一发行银行券的趋势,随着银行林立、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的复杂化,随着商业银行会陷入资金调度不灵的窘境,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中央银行。
通常谈及中央银行起源时,往往首先提到瑞典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它们并不是成立之初就是中央银行。实际上,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应是英格兰银行。它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在成立150年后,即1844年时已基本垄断货币发行权,同时成了集中其他商业银行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的银行,再过10年,它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它开始对其他银行负起在困难时提供资金的责任。一个具有全国金融管理机构色彩的银行成型了。
在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纷纷建立本国的中央银行。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地区和附属国尚无自己的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