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其他国家都忙着抚平战争创伤,重振经济去了,而前苏联仅仅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就卷入了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之间的冷战。说是冷战,其实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冷战双方在随后的40余年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在斯大林“随时准备一场新的战争的到来”的指导思想下,整个苏联进入了拼命制造更多战争机器的疯狂模式。为了发展国防工业,前苏联将经济的重心完全转到了重工业上,而轻工业几乎被废弃。在其他国家的重工业企业转行造车的时候,苏联忙着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呢,哪里来的时间造车去?这一时期车间里的主角是米格—15、米格—17战机,而不是GAZ—67越野车,更不是普通人开的家用轿车。
冷战结束后,苏联这头巨兽随着克里姆林宫升起的白蓝红三色旗彻底倒下了,同时倒下的还有畸形的汽车工业。尽管前苏联引以为傲的高尔基汽车厂没有在整个民族都陷入疯狂的冷战中倒下,但是习惯了粗枝大叶般生产军用越野车的工人们,始终无法制造出一台普通民众需要的车。普通民众需要的,不是开到40km/h车内交流基本靠吼的GAZ—67,也不是翻山越岭无所不能的GAZ—69,更不是只有克格勃特工和政府高层才能开得起的“海鸥”牌小轿车,而是一台乘坐舒适、驾驶便捷、说话不用靠吼的普通家用轿车,但是俄罗斯的汽车工业就是造不出来这样一台简单的车。
参考:http://auto.sohu.com/20160510/n4485918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