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力异常与磁异常
地球物理测量结果表明,地球表面的重力异常随地而异,其变化与地球的运动、地壳物质密度的大小及物质的运移有关。因而重力异常也是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反映。如中国大陆地貌的两条重要界线,即沿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脉一线的第一阶梯和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构成的第二阶梯,均是显著的重力梯级带,同时又是活动的深大断裂带。重力异常带与活动构造带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因为沿断裂带往往是断块间差异活动最强烈的地段,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同时也是第四纪岩浆活动的通道,因而具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中国东部太行山山前断裂、沧东断裂、郯庐断裂等呈 NNE 和 NE 向展布的活动断裂,都具有明显的重力异常。
一般较大的断裂构造,大多是岩浆活动的通道或停滞的场所,因此在磁场图上常形成线性、串珠状或雁行状磁异常带。华北断块区的磁异常多为 NE 和 NNE 向,与重力异常的位置和方向基本一致。
2. 大地测量与地形形变
大地测量资料是新构造运动最直观、最精确的反映,近年来,用重复水准、重复三角网基线测量,地倾角和地应力测量研究新构造带的应力状态、相对位移或形变方向和大小以及运动速度等,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显示了我国地壳运动的特征。
通过大地测量,编制的地形形变和地壳形变图很好地显示了地形形变与活动断裂的关系,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图 13-12)。
图 13-12 中国现代地壳垂直形变与活动断裂关系图(单位: mm/a)(据马杏垣等,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