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收复,管辖台湾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人物是?

2025-03-26 17:52: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明清收复,管辖台湾作出重要贡献的有:郑成功、施琅和刘铭传

一、郑成功对于收复台湾

明末清初,台湾被荷兰人占据,台湾人民发动了多次起义,都没有成功。郑成功了解到荷兰人用卑鄙的手段占了台湾,压迫着岛上的居民,心中非常痛恨,他决心赶走侵犯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从百姓中了解了台湾的地形,摸清了荷兰人的部署。他布置了周密的计划,并且给台湾的荷兰殖民统治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你们无权管理,限你们立即撤退。”但荷兰统治者对此根本不理睬。


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郑成功率领2.5万人的大军,从金门出发,经澎湖,在赤嵌登陆。他用切断生活来源的办法围攻,迫使赤嵌的荷兰军守将出城投降。接着,郑成功就将赤嵌城包围住。百姓听到郑成功大军来了,十分高兴,纷纷给郑成功送去了粮食和日用品。


荷兰殖民者使出了很多计策想让郑成功撤军,如用重金收买,向海外求援等,但都没有成功。走投无路的荷兰殖民者只好乖乖地向郑成功递交了投降书,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从此流芳千古。他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施琅收复台湾,为清朝的大一统作出卓越贡献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举驱逐了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台湾,被封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任。此时,清朝的统治日趋巩固,全国统一已是人心所向,同时,郑经集团日益腐化,并勾结荷兰殖民主义者,妄图脱离祖国。1681年,郑经病死,次子郑克爽继任延平郡王,台湾处于“人人思危”、“众皆离心”的局面。


鉴于这种形势,康熙皇帝启用爱国将领施琅再次担任福建水师提督,授予他收复台湾的全权,施琅抱定收复台湾的决心,制定了“先取澎湖,又扼其吭”的进军战略,于1683年6月14日,率领水师2万余人,大小战舰300余艘,直取澎湖。在激烈的海战中,施琅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在右眼被铳击伤后,“以帕浸血”,“督战益力”。在他的带动下,清军将士舍身忘死,一举攻克澎湖诸岛,首战告捷。


康熙得知喜讯后,当即颁布谕旨,只要郑克爽集团回归,朝廷既往不咎,并从优叙录,加恩进爵,施琅坚决贯彻康熙旨意,表示只要郑克爽等回归,一定“当即赦之”。郑克爽和汤锡范等台湾决策人考虑再三,认为施琅确有诚意,并感于康熙皇帝“谕旨之恳切”,终于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请求纳附”。


1683年8月13日,施琅赴台湾进行接管工作。他首先到郑成功庙中致祭,接着又发布了《谕台湾以安民生示》和《严禁犒师示》,制定了一系列安民措施,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戴。尔后,施琅不食前言,妥善安置了郑氏政权的全部人员,让他们各得其所,心悦诚服,至此,宝岛台湾在一度分离之后,再一次回到祖国怀抱。


三、清朝正式任命的第一任台湾巡抚是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

1885 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扩展资料:

作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在台湾行政、交通、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有不少贡献,他当政时铺设的台湾第一条铁路,从基隆过台北到新竹。

台湾的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都设在台北;“外开航运”的码头也在台北淡水。刘铭传运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观念和方法,比如招商、集资等,将台湾带入近代化时代,令台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台北建城之时,刘铭传正率领台湾军民浴血抗敌。因为法国侵略军已打到基隆和淡水,台北城于是日夜赶工筑城,提前完工。

此时,刘铭传也取得基隆、沪尾大捷,抗法保台功成,为接下来的台湾近代化争取了建设时间。1884年,对于台北城和整个台湾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



回答2:

1885年,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回答3:

外貌、身体形态和肤色、眼睛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亚洲人:皮肤黄(棕)色,眼睛棕色,头发黑而直,鼻梁中等高度,嘴唇中等,身材中等。欧洲人:皮肤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