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和竹叶的区别如下:
1、生长环境不同
淡竹叶主要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缘、道旁蔽荫处。[ 淡竹叶耐贫瘠,喜温暖湿润,耐阴亦稍耐阳,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常表现为植株低矮、分蘖力降低、叶色发干偏黄等,观赏价值降低。
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黄壤土、菜园土为宜。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淡竹叶生长旺盛、分蘖力强。
而竹叶通常栽植于庭园。
2、分布范围不同
淡竹叶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及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竹叶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采。
3、营养价值不同
淡竹叶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高。不同品种每100g可食部分(鲜重)营养物质含量如下:蛋白质0.6-0.9g,脂肪0.1-0.2g,纤维素0.8-0.9g,糖类2.5-3.3g,胡萝卜素20-40微克,维生素C 2.5-9毫克,钙22-29毫克。
而竹叶含有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瓠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从瓠瓜中能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
从而起到降糖的效果。 胡萝卜素在瓠瓜中含量较多,食后可阻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相关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癌症患者多食。
4、采摘方式不同
西葫淡竹叶芦以食用嫩叶为主,达到商品叶要求时进行采收,长势旺的植株适当多留叶、留大叶,徒长的植株适当晚采叶。长势弱的植株应少留叶、早采叶。采摘时不要损伤主蔓,叶柄尽量留在主蔓上。
而竹叶需要在当天中午迅速采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淡竹叶
百度百科-竹叶
相信大家在药用价值上,都听到竹叶和淡竹叶这两种药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不过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区别在哪里 。
淡竹叶的植株高度会稍稍矮一些,它的高度大概在40~80厘米左右。而竹叶的高度大约在40~100厘米左右,它的高度相比会比淡竹叶偏高一些。而且竹叶的叶片宽度相对于淡竹叶的叶片宽度会更加宽一些。
淡竹叶主要生长于山坡、林地,以温暖湿润阴的地方,而且对阳光的要求,要阴又稍微阳的地方,而且要在通风好,没有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生长。而竹叶的通常栽培于庭院之中,喜光。
竹叶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祛黄和生津利尿,对于一些热病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治疗一些因为热病而产生的口舌生疮,小便刺痛等。而淡竹叶的主要功效是去烦热清心火,像一些牙龈肿痛和心烦不安等症状有比较好的效果。
了解了竹叶和淡竹叶的区别,那下面也来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淡竹叶的食用方法吧。
泡茶。用淡竹叶来泡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你在夏天用它的茎叶来泡的凉茶可以起解暑作用,还有利尿清心的功效。
煮淡竹叶粥。将淡竹叶和粳米一起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的白糖,就可以食用了。可以在夏天里面清除心烦不寐小便不适等症状。
淡竹叶酒。可以将淡竹叶和白酒通过一定的比例制成淡竹叶酒,对于心湿热关节痛还有心烦,都有一定的功效。
相信大家在上面的介绍,都能了解到竹叶和淡竹叶的区别了,还有一些淡竹叶的食用功效。
一、来源区别 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竹状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的干燥叶片。主产于长江流域。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地。
二、形状鉴别1、竹叶:叶片为长披针形,浅绿色,有时切成长短不一的丝状,初出未展开的嫩叶,称“竹叶卷心”。叶有短柄,与叶鞘相连处有关节,叶片易自关节处脱落,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叶脉突出。质脆而富弹性,气微,味淡。 2、淡竹叶 呈段片状,茎、叶混合。茎呈圆柱状,有节,表面淡黄绿色,切断面中空。叶呈片状,多皱缩卷曲,浅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网络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以上竹叶与淡竹叶都具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但竹叶以清心胃热见长,淡竹叶则长于清热利尿。两者功用相似而同中有异,故应注意区分,不应混淆。
根据《雷公药性赋》,他们是一味药,性味甘、淡、凉,入心、肺、胆、胃经。功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舌糜烂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