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的意思是什么?

2024-12-05 18:52:2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读音】:pián wén  。

【释义】: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该文体在文学史上评价不高主要因为后期华而不实,适于写景而不适于说理。

【造句】:

  1. 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雕琢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2.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3. 六言对句是辞赋在吸取楚辞句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骈文的重要构件。

  4. 骈文的写作需要很多技巧,比如一定要讲究对偶.

  5. 他反对魏晋以来购乐学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购乐学的激烈斗争.

  6. 第二章分析经学家对古文与骈文的认识与思考.

  7. 乾嘉年间的汉学派、史学派、桐城派、骈文派之争,其焦点所在,是确立文章正宗。

  8. 判是盛行唐代官场,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9. 愿文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它以骈文为主的形式决定了其用典的频繁,同时也出现了难解的词语,对用典和词语的理解往往牵涉到愿文的校录点读。

  10. 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那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

  11. 骈文用典,自此愈演愈烈,至于梁陈,则几于句句用典.

  12. 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13. 亮吉早年以诗名,骈文也不赖,“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蒋士铨夸之为“铁崖乐府容斋笔,万口争传洪亮吉”。

  14. 代经师而工骈文者不一,盖以娴于小学声韵而善俪辞,理有固然者。

  15.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16. 他“旧学邃密,根柢深厚,工书、能诗擅骈文,雅熟典故”。

回答2:

意思是文体名,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1. 读音:[ pián wén ]

  2. 出处: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二节:“ 南北朝 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3. 近义词:韵文

  4. 反义词:韵文、散文。

  5. 发展: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回答3:

  1、释义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起源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3、骈文形式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据刘勰《文心雕龙˙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其以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
  4、文体的发展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