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重心转移是在宋仁宗开始,宋仁宗初年北方米价大概三百文一石(重量单位),但因为宋仁宗时候对西夏开战,米价提高,最高峰达到七八百文,战争过后,也只是降低到六百文。
由此可见战争对北方的破坏。
而北方米价昂贵,南方米价相对便宜,一些贫苦的人开始南下。到宋神宗的时候,对湖南一带的五溪蛮征讨,平定了洞庭湖一带的混乱局面。迁移大量百姓在到此耕作。于是有了后来‘湖广熟,天下足’的基础。同时在南方也有大量的百姓、大户将河道围住,圈出河床耕作。
不过没有多长时间,便是金国南征,造成北宋灭亡,大量士大夫、百姓、大户南逃。
南宋苟延残喘,自然也将经济重心南移。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过经过百年发展,南宋人口一度达到八千万(有争议),距离北宋人口最高峰一亿(有争议)已经不远。
宋朝经济重心转移原因
(1)历史上南方在三国时期已经得到开发,经过几百年发展,唐朝时期在我国已经形成南北两个经济中心。
(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存,北部边疆不断骚扰,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3)北方少数民族都是游牧经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宋朝的汉族政权承袭了先进的农耕文明,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繁荣,所以到南宋时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经济中心,改变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以北方为主的布局。
发展的必然,必然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