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人物介绍

2024-10-30 23:31: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人物

1、方鸿渐:本书主人公。气高学浅、未求专攻,外慧内醇、少谙世故。曾游学西欧,归国后随波逐流,然挣扎自守而不失本心。

2、赵辛楣:曾留学美国,虽出身世家,却外表世故、内心醇厚,是苏文纨青梅竹马的追求者,恋爱失意后成为方鸿渐的至交好友。

3、唐晓芙:苏文纨的表妹,聪明活泼、开朗伶俐、自然本色,是方鸿渐一见倾心、钟情追求的恋爱对象,后来因苏文纨全力挑拨而误解分手。

4、孙柔嘉:与方鸿渐和赵辛楣同赴三闾大学,任外文系英语助教。外表柔顺、心机内敛,后来嫁给方鸿渐。

5、苏文纨: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出身官宦名门,“冷若冰霜,艳若桃李”,且老于世故。

6、鲍小姐:与方鸿渐、苏文纨同船归国的留学生,方鸿渐归国途中的一夜情人。

7、吵改方父、方母:中国江浙一带传统的旧乡绅伉俪,方鸿渐的父母。

8、周父、周母:方鸿渐未过门的岳丈岳母(因其未婚妻早亡),也是送方鸿渐出国留学的出资人。

9、董斜川:赵辛楣的朋友,曾为驻外军事参赞。出身传统书香名门,家传谙熟古旧体诗律。

10、褚慎明:赵辛楣的朋友,闭门自修的“哲学家”,擅长投机取巧、故弄玄虚、自我标榜。

11、曹元朗:英国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后来成为苏文纨的丈夫。

12、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典型的学术官僚。

13、李梅亭:三闾大学代理训导长,庸俗贪财,混迹于知识界的学术市侩。

14、汪处厚:三闾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官场失意后退身学界。

15、汪太太:汪处厚的年青妻子,致使赵辛楣逃离三闾大学的暧昧对象,同时又是校长高松年的暧昧对象。

16、韩学愈:三闾大学历史系主任,混迹于知识界的学术骗子。

17、刘东方:三闾大学外文系主任,曾希望将妹妹嫁给方鸿渐。

18、陆子潇:三闾大学年轻教师,孙柔嘉的暗恋者,喜欢故作深沉地自吹自擂。

19、范懿:三闾大学女生指导,赵辛楣的暗恋和追求者。

《围城》是钱锺书所著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后,由于政治等方面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经作者重新修订后,在中国大陆升猛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小幅修改过几次并再版。

扩展资料:

故事大纲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后来他出国求学。

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留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同船留学归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锺情,于是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并结识了正狂热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引发赵的一番误解和情斗。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期间,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方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知昌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主题

《围城》是一部多层意蕴的小说。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抗日战争之外,他们都留学归来,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

揭示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神奇,从婚姻是围城到人生是围城,主角方鸿渐不断渴望跳出围城,但是却又落入另一个围城,描绘了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斗争和束缚。

创作背景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另一部小说《百合心》未创作结束即被遗失,从此作者便再没有续写),开始创作于1944年,1946年完稿,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制发行。该书是钱锺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

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而男主角“方鸿渐则是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两人都读过《围城》,但是谁也没自认为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有方鸿渐的经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围城》

回答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明此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激脊迅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

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就像一野陵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

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事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

回答3:

《围城》中的人,一号人物当然是方鸿渐,这个不学无术的人梁岁,总处于中间状态,他对人情世故全然不通:把对橡闭睁李梅亭、顾尔谦、高松年的厌恶,不加掩饰的全放在脸上,让人一看就明白;给汪处厚拍马屁,却没拍到正处,反而得罪了人;相亲的时候为了钱,弄得鸡飞蛋打,却拿“妻子如衣服”的名言来自嘲……他就那种好得不纯然,坏得不彻底的人.他不想像狗一样媚悦于人,又不甘低人一等,所以他只能像皮球一样被人一脚踢开. 苏文纨是《围城》中“底子”最厚的一位女性.她有着美丽的容貌、丰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但虚伪得很.她身为法国里昂大学博士,得意之作却是偷德国民歌当作自己的诗.她精心设局,试图让三个男人为自己争风吃醋,激起他们的互嫉之心,还“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胜负”,那“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苏文纨虽美丽但矫情、虽高贵却做作.因为她的家庭背景和自身条件使其得以鹤立鸡群、傲视群芳.同时也把她推向一个平常人遥不可及的高度,以至孤芳自赏! 唐晓芙,一个集智慧、妩媚、青春于一身的小家碧玉的女孩子.她是作者描绘人物容貌着笔最重的一位女性,如:“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用.”“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在作者的笔下,古典学者看到唐晓芙不愿像古今中态腊外的诗人: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脚下的鞋袜,而愿化作她的牙刷.正是因为她天生的妩媚和雅致,所以她端庄大方、不做作、不矫情近乎完美,与其表姐(苏文纨)形成强烈反差.但唐晓芙也有欠缺的一面,她少了一双清透的眼睛,和一颗包容的心,因为她不知道怎么去挽救自己的爱请、不能宽容一个深爱自己的人,终于使自己与一份真情擦肩而过,甚为惋惜! 孙柔嘉,第一印象给人是素净的美丽.就是这个从上海到三闾大学这一路不显山露水的女孩子,却是有着胸府心计的.她精心设下一个爱情陷阱,使自己心仪的男人糊理糊涂的掉了进去.不过恋爱的女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耍点心机不足为怪.她对汪太太的描绘是相当精妙的: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细想令人忍俊不禁.孙柔嘉也有柔弱的一面——被学生欺辱时,哭得像个无助的小孩子,但她也总能在关键时候为方鸿渐帮上忙,是个颇有主见的贤内助.随着她慢慢步入“围城”,她也由一位少女变为方太太,身上的那点可爱就不复存在了,而成为略带泼辣的少妇. 赵辛楣是在小说的第三节出现的,他也是整部小说重笔刻画的一个人物,可称得上是“男二号”.赵辛楣是一个时代某类人的典型代表.作者并没有对这样一个人物作形象上的具体描写,而是通一些对话和情节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如“赵辛楣躺在沙发里,含着烟斗,仰面问天花板上的电灯道:‘方先生在什么地方做事呀?’”可见其装腔作势、附庸风雅;又如他的一番宏论:“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也是开发民智,两者都是‘精神动员’,无分彼此。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的广;不过,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但这话被方鸿渐用“大话哄人”、“大教授干政治,小政客办教育”毫不掩饰地讽刺得无地自容;但他也有真挚的一面:他对方鸿渐的真心帮助,对时局的分析略有见地,在大局的把握上也比较到位,与方鸿渐比较要略胜一筹.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26429010006xh.html

回答4:

你读书真细心.不过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探个究竟.弄清作者的用意就好理解了.
我是这样认为的.
桌上的几个人,很尴尬,汪太太是明白人,她知道赵辛楣的心,更明白方鸿渐的意思.这两个男人压根就不喜欢各自身边的女人.而那两个傻女人倒很热乎,还满怀希望.
作为媒人,汪太太当然得找点闲话扯扯,但也不能太没个谱唤让锋.
说到把牌借给王先生,有两层意思,一是,的的确确是借出去了.老汪要滑枣打牌得到别人家去.小赵,你也知道老汪的,要找我私聊,有的是机会,不急于这一时.小方,你也是明白人,不要把气氛搞砸了,大家都难看.二是,这样把老汪的"事"当回事来谈,本来就笨笨的老汪,就不会发觉汪太太和赵辛楣之间的秘和晌密.
<<围城>>中,人和人之间就是总有那种默契.

至于王先生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个人存在,叫赵方二人心甘情愿被桌上的三个自以为聪明的女人玩一回.

回答5:

以主角在外国求学,后买假文凭回国为开始线,然后围磨纳绕他写山游州了身边几个女人与其情感为主线的故事,方鸿渐是个善良正直同时又迂腐软弱逗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