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瀍河、谷水、涧河。比较繁华当然是洛河了,代表性的东西?天津桥啦!
天津桥是隋唐时期洛阳城南北交通的要冲,旧说它在今洛阳桥东不远处,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一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近年在今洛阳桥西100米处的洛河河床发现桥基遗址,此系隋唐时期的差戚亮天津桥真址。
天津桥始建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原是一座浮桥。古人把洛水誉为“天汉”,即天河(银河),而洛阳就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宫”,天津虚宽即天河的渡口,故名“天津桥”。隋末天津桥被李密起义军焚毁。唐初在原址上重建,并改为石桥,仍称天津桥,又称洛阳桥。天津桥北与皇城正门——端门相应,南与隋唐洛阳城南北主干道——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这就是号称“洛阳八景”之一的“天津晓月”。可惜自宋以后,战火连绵,建筑物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
白仔举居易 天津桥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葺葺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天津晓月,是洛阳的八大景之一。
天津桥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浮桥,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无怪乎唐代诗人列希夷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可惜自宋以后,战火连绵,建筑物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回来在亭的西面又建了两座大桥,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凭吊。
古代河洛在哪?
共5个回答
巨龙抬头10
成为第NaN位粉丝
【河洛地望在山西阳城王曲】
中华文明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主流,人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的就是上古帝王在冀州的帝都文化,史书记载冀州是华夏文明的发韧之地,而河洛是古冀州的中心位置,具体地望就在山西阳城,阳城位于上古名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三山交汇之处,南部就是王屋山,上古历史地理位置无与伦比,阳城古称濩泽,这里流传着舜耕历山渔濩泽等大量上古传说和故事,历山就在阳城此察的西部,历山舜王坪因舜王而得名,历山因舜王在这里制定了指导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的七十二侯而得名,位于阳城西南的析城山是商汤祷雨的地方,也被称为圣王坪,坐落于阳城北部银匠山南麓的王曲村传说为商汤亳都所在地,流传着“亳洛里抬朝廷”的故事,其西南天然形成的十字交叉形河道符合河洛森局茄地望的具体记载,与甲骨文记载在河洛存在一个商代早期的都城对应,河洛简称洛,即洛水,夏商时期汉字基本为本义,洛的本义为十字交叉形河洛,与王曲的十字形河道完全吻合,位于古冀州之中的阳城地区王曲十字形河道“洛”及其周边是华夏文明腊轮的核心发源地,这里是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刘学鹏)
洛阳还是叫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洛阳还是叫洛阳 只是地理位置有所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