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江害死晁盖?

2024-12-02 20:13: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同为山东富户,都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也都比较高。两人比较,晁盖务农,宋江为吏;晁盖性格豪爽,宋江工于心计;晁盖的生活环境与下层民众结交较多,倾向于基层民众情感,受正统思想的浸润较少;宋江则周旋于封建官僚之中,属中间阶层,既有普通群众的感情,又有官场坏风气的熏染,特别是他还有个正统思想极其严重的老爹,对宋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两个人的思想差距从开始就存在,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显露出来。上梁山前,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宋江救晁盖等七兄弟在先,感恩图报,晁盖众兄弟数救宋江于后,这时候,晁盖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宋江一起入伙,共打天下。

宋朝时,正统的儒家思想、古老的道家思想和舶来品的佛家思想已逐步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主旨都是要老百姓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的压迫,现在生存环境不好你还可以等来世吗,来世就好了。这样的精神雅片长期麻痹着人民的神经,对于生存状况相对较好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更是比较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意识。宋江受传统教育影响颇深,再加上他非常孝顺老父宋太公,而宋太公更是传统观念的卫道士,更使得宋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造反一生的结局,他要尽最大努力改选这些绿林草莽,这就使他怀晁盖间产生了矛盾。

宋江到梁山后,看到的一切都和他想的格格不入,因此他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试图把梁山引入他所谓的正道。他利用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一步步实现了“和平演变”。他先是说服晁盖众人,把造反性质的“聚义厅”改为忠顺性质的“忠义堂”,一字之差,性质已变。接着,他又着手抓兵权,搞小集团,只要有军事行动,就以“杀鸡焉用牛刀,有事小弟服其劳”为借口,抢着出兵。在战事中,逐步组织了自己的小圈子,先后把秦明、呼延灼、花荣等一批封建将领,多数是抓住之后,亲解其缚,纳头便拜,痛哭流涕地讲明自己上梁山是不得以而暂栖身,日后一定想法为朝庭效力,用厚黑手段把他们请上梁山,结成死党,为日后接受召安集结力量。

晁盖人虽厚道,但也很精明,他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正在进行的阴谋,所以在二打曾头市时,他一定要自己带兵出战,不幸中箭负伤。按以前的交情和宋江当时的威望,晁盖在临终前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权力交给宋江,但他对宋江已经绝望,不想让宋江等人毁掉来之不易的梁山大业,又不好直接说不让宋江继承的话,因此,才在临危时定下谁擒住史文恭即为梁山之主的遗命,可惜当时宋江羽翼已丰,非他莫属了。成为梁山之主的宋江迫不及待地要实现他寻求招安的梦想。一方面排除异己,一律不重用造反思想严重的刘唐、阮氏三雄、李俊、张横等人,几次差一点杀了多次舍命救他的,但又阻挠他接受招安的李逵(他是真的想杀掉李逵),重用封建将领出身的头目;一方面千方百计找门路寻求朝庭招安,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梁山好汉们浴血奋战活捉了宋朝四大权奸之一,与不少梁山兄弟都有血海深仇的太尉高俅,本应把高俅碎尸万段为弟兄们报仇,而宋江却又一次拜倒在高俅脚下苦苦哀求,让众多弟兄寒心!在放回高俅仍然没有达到招安的目的后,他甚至于不惜再一次使用厚黑手段,拜倒在高级妓女李师师的石榴裙下,终于得到了招安的机会。但也被朝庭权贵用驱虎吞狼之计,让他与方腊两败俱伤,残兵败将又被权贵一个个收拾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断送在宋江手里。

梁山起义的失败,实际上是传统观念的胜利,代表了作者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当矛盾不可调和,晁、宋不能两存时,他选择了让晁盖死去,让宋江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起义军一步步引上他所谓的“正路”,即使是后来宋江等全部遇害,他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封建正统文人眼中真正的忠臣所为

回答2:

“休分功劳高下,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这是宋江说的话。兄弟们的排名,要看日后的出力状况而定。谁的功劳大,谁当然就可以排名居前。

到了要立功的时候:
晁盖欲打祝家庄,则宋江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
晁盖欲打高唐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
晁盖欲打青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晁盖欲打华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
晁盖欲打曾头市,则宋江又劝: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如此一来,只要是有立功的机会,就老是宋江带着他的兄弟们在立功,并且又收编许多新的小弟,而晁盖和他的兄弟们就永远也没有立功的机会了。
宋江壮大越来越牛,晁盖不能坐以待毙!
晁盖要反击了,看了宋江就烦,所以他格外强调了这么一句话:“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
又听到宋江劝他。“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
“忿怒”。晁盖忿怒了。多么准确的词汇。
“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晁盖已经成了花瓶摆设,威望全无,下山还要请人。哪像宋江,一提到下山,众兄弟们齐声吆喝:“愿随哥哥前往!”

所以,晁盖忿怒了,晁盖要反击了。这次我一定要去,兄弟,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
就是这一次,也就只这一次,晁盖一下山就把命丢了,死了。
你说巧不巧?
晁盖每一次要求下山,都没让他去,偏偏这次一下山就死了。这也太蹊跷了吧。这究竟是个意外呢?还是必然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起因之谜:
梁山与曾头市本无冲突,起因只为一匹马。
有个叫“金毛犬”段景住的人,只闻得宋江大名,要宋江收他做个小弟。他偷了一匹好马,特来献给宋江,作为进身之礼。在半路上,马被曾头市的史文恭夺去了。
宋江见了这段景住,顿时“心中暗喜”。他在喜什么呢?
接着,宋江叫戴宗去曾头市看马。戴宗一回来,事态就变地格外严重了。
戴宗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更有几句言语唱道:‘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江湖上只闻宋江大名,晁盖其实无名。再宅段景住对史文恭说过,马是给宋江的(并非给晁盖)。而曾头市却偏偏只要“剿除”晁盖一个人!
这一切都是出自宋江的心腹戴宗之口。他回来后就是这样说的。
那么,戴宗是不适意夸大其词,激怒晁盖呢?有这种可能。因为曾头市并不知有晁盖,也没人认识晁盖。
总之,晁盖就是在听了戴宗的这几句话后,才大怒道:“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执意要下山。

二、征兆之谜:
晁盖下山,宋江相送。
“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
在许多古代小说中,都把出征前折了旗视为“凶兆”!
旗杆子竖那里,一阵风突然吹来,把旗杆吹倒、把旗帜吹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说一阵风刮来,就把一根旗杆子从半中腰里刮断了,有这种可能吗?
偏偏,这种不符合物理学逻辑的怪事就发生了。一阵风吹来时,就硬是把一根直挺挺的旗杆子从半腰里聪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事发生呢?与晁盖之死真的有必然联系么?

三、中箭之谜:
晁盖带着人马与曾头市交锋后,曾家一连三日闭门不战。
到第四日,忽有两个和尚,到晁盖寨里来投拜,带晁盖晚上去劫寨。
晁盖将人马分一半,点了十个头领同去,分别是: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加上晁盖本人,共计十一名头领。
大家都跟着两个和尚前进,黑夜疾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
士慌起来,大家便又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夺路......余下全文>>
一年级三班 2011-9-6

具体应该说是宋江暗中指使杀死晁盖。

嫌疑人暂时锁定在没有随晁盖进攻的另外10个人,分别是:林冲、徐宁、穆弘、张横、杨雄、邓飞、石秀、孙立、黄信、杨林。

邓飞首先就能排除,他没那一手好箭法,不可能在黑灯瞎火的乱中一箭射杀晁盖。否则,邓飞就是梁山里最可怕的武将了。张横、杨林也一样,没那个技术。
邓飞、杨林和张横的嫌疑也洗脱了。

徐宁、穆弘、杨雄、石秀、林冲、孙立、黄信。这几位的武艺都不赖,射中晁盖的可能性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那么,这7个人,究竟谁才是真凶呢?

第一,徐宁。
这个人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是被骗上山的。但从徐宁的家世背景等条件看,他是希望能够被招安的人。而只有宋江当了梁山老大,梁山的招安之路才可能通顺。那么,徐宁就拥有了杀晁盖的动机。另一方面,徐宁最后的死法很蹊跷,几乎和晁盖之死一摸一样,难免让人联想到什么。

第二,穆弘。
梁山的小头子,没什么过人的表现却名列八骠,也有些蹊跷。而且连李逵都惧怕他,有一次李逵在寿张乔耍闹,就是穆弘给李逵“硬拖走”的,可见这是个不简单的人。他又是宋江的拜把子兄弟,可算是宋江派系的一员,为了自己的老大(宋江),他也有杀晁盖的立场。

第三第四,杨雄,石秀。
他在一上梁山就被晁盖来了个下马威,幸好宋江上去安抚了一下,否则面子丢尽。记恨晁盖是很有可能的。但杨雄是个鲁莽的人,他怎么看都不像个**。可有一个人,比他像多了,没错那个人就是石秀。
石秀是个精细的人,具备了完成暗杀晁盖的能力。石秀又是个小气的人,上山之初就被晁盖弄的没了面子,也有杀晁盖的动机,虽然这个动机不怎么充分。

第五,林冲。
林冲的反复无常的表现让人怀疑。在得知晁盖中箭后,他派三阮刘唐等人护送晁盖回梁山,请注意这几个都是晁盖的心腹。林冲为什么要特意派他们几个护送?显然,林冲预感到了什么,他害怕晁盖会**。但在晁盖死后,又是林冲第一个出来拥立宋江,表现的比吴用还积极,这是不是太奇怪了?

第六,孙立。
孙立在能力上,具备了杀死晁盖的可能性,而且孙立以前就干过出卖兄弟的事,这是个反骨仔!作者对孙立的描写中,特别有一句“弓箭亦娴熟”,也耐人寻味啊。

第片黄信。
黄信是个有些****诈的人,一出场就骗了花荣。在秦明劝他落草时,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可见这也是个没什么道德立场的人。这么一个人,干出谋杀老大的事一点不奇怪
baiqitun 2011-8-28

水浒传六十回,说晁盖一死,宋江悒惬,悒是发自内心的一死,惬是高兴的意思,所以可见宋江之前的所做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当然施耐庵并没直说宋江派人暗算晁盖,要是那么说施耐庵就太傻@了,所以这也是施耐庵高明之处。
8522362 2011-8-31

死因分析事件篇晁盖中箭,众头领回到水浒寨上山,都来看视晁头领时,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宋江守定在床前蹄哭,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众头领都听了晁盖遗嘱。宋江见晁盖已死,放声大哭,如丧考妣。事件到这里看上去很明了。晁盖率攻打曾头市,受到两名僧人引诱,深入敌营,遭夜幕之中飞来的一支毒箭射中,回梁山后身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起直接引发了梁山从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转变以及整个政治方向从“反招安”向“招安”转变的事件,还有几个明显的疑点。疑惑篇一、晁盖中箭之后随将领的表现 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那么当时同去劫寨的呼延灼、欧鹏和燕顺在干什么去了?有的读者可能觉得,五个人去救护,其他几人抵挡敌。这个说法看似有理,且看后文“推理篇”中继续分解。 二、晁盖死后梁山与曾头市的书信梁山第二次攻打曾头市,不仔细看会以为是一场梁山的**之战,实则不然,书中提明,主要是因为要夺回被抢走的战马。且看曾头市在次子战死之后的书信: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然后是梁山的回书: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士金帛。晁盖的血海深仇,不报了么?三、晁盖中箭时和死后宋江的反应晁盖中箭,宋江“守定在床前啼哭”,也不求医问药,为何?后来宋江自己生病,马上派张顺去请来了神医安道全,而且当时是“晁天王显圣,唯江南地灵星可治”,值得寻味。 晁盖死后,宋江“每日领众举衰”,“无心管理山寨事务”,然后山上山下一团糟;等到在吴用和李逵向其他将领晓之以理、压之以威,顺利即位之后,立刻大张旗鼓,发号施令,山寨气象一新,哪像是哀痛过度的样子?然后宋江说要为晁盖**,吴用来一句“居丧不可轻动……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宋江居然这么容易就信服了这个极其可笑的理由?而且,百日之后宋江在干什么呢?打北京去了。推理篇前几次宋江率出征,征青州、高唐州、祝家庄三场大战,什么时候轮得到杜迁、宋万这两个龙套上场?但是晁盖率却不同,显然是带上了自己所有的心腹,因为宋江已经逐步侵蚀了自己的势力,亲信是在太少了。首先来看第一个佐:晁盖受伤之后,林冲派了刘唐、三阮、杜迁、宋万护送晁盖回山,护送伤员几乎调集了所有老梁山派系的成员,如果不是担心途**现什么阴谋,实在是难以理解。然后是第二个佐:晁盖护送回山之后,林冲说,我等只可收兵回去,曾头市急不能取得。但是呼延灼却说: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后来梁山被劫寨大败,然后戴宗传令撤,而之前几次战役,祝家庄之战、破连环马之战,晁盖都率救援。最后是第三个佐,也是一个关键性的据:在《水浒传》的另一个版本之中(应是后人修订之后的版本,),第六十回营救晁盖的这一段被篡改了:“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被改成“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为什么不改其他处,单单涉及到晁盖身死的这一段却变了?[3]编辑本段疑案考疑点一:书中从未说出射死晁盖之人是谁尽管几百年来,读者们一般都认为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杀的晁盖,但细读《水浒传》,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作者在书中并无一处明确描写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 我们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杀晁盖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这支伏兵来自哪里,不仅在双方交战前是个迷,交战中不清楚,事后也不做任何交待。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应......余下全文>>
非常放心 2013-1-21

在原著中有悒惬两字,这两个字的出现在晁盖死后,对宋江的形容。悒是内心的意思,惬的意思是心满意足,所以可以想象为啥他很惬意。按我的理解是:晁盖一死,宋江内心暗喜。所以可想宋江是多么希望晁盖死,但是施耐庵没有直接说出晁盖是宋江派人暗杀的,这也是施耐庵聪明的地方,只给大家点出来,留悬念给大家去想晁盖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