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梭子蟹
莱州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价值颇高。由于政府采用增殖放流,自然资源有增无减,莱州年产蟹500万公斤以上,销往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城市,蟹罐头和冻蟹远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2、莱州毛笔
莱州市地方特产毛笔莱州毛笔制作始于清康熙年间,曾是清代莱州的四大贡品之一,迄今已有近300年的生产历史。莱州毛笔的笔头选用东北优质大黄狼尾毛为主料,配以适量香狸尾毛、獾针、貉子胸毛、羊毛等,经过选、配、垫、梳、圆、修等百余道工序精制而成。笔杆选用我国湖南特产的湘妃、福建凤眼等名竹,镶嵌有粤、桂产乌黑发亮的水牛角和上好的玉石旋制的笔斗、笔顶。开峰尖细,书写流利,柔而不软,刚而含蓄,经久耐磨,圆、健、尖、齐四德兼备。
3、莱州草编
用麦秆、玉米皮制作成的手袋、提篮、拖鞋等莱州草艺品,做工精细,造型繁多,色彩丰富(仅手袋就有1000多个品种),是国际市场上惹人喜爱的艺术佳品。莱州草艺品发源于沙河一带,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末和民国初期,珍珠村的邱氏家族、西杜家村的“太平府”、海郑张家村的张同长组织草辫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而致巨富。1915年,莱州草编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特别奖”。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现已成为境内出口创汇的一大支柱产业。
4、莱州市面塑
莱州面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品。自清朝代,就在莱州流传。青年人订婚、结婚时,男女双方亲家互赠的鸳鸯、喜饽饽、面鱼,小孩子过百岁的“穗子”,老年人庆寿的“寿桃”,正月十五的“圣虫”,七月七的“巧饼”,八月十五的“月糕”,建房的梁龙、狮子等都是面塑品。莱州面塑是一种绿色食品,做工精巧,风格多样。有的细腻精巧,惟妙惟肖,有的运用夸张,大胆变形,别具一格,很受人们喜爱。
5、莱州市玉雕
莱州雕刻艺术早在明清时期就已享誉全国,明代大学士毛纪墓的石雕就是我国雕刻艺术的瑰宝。50年代初,莱州的玉雕业形成规模,经过50多年的努力,造就出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雕刻绘画技术力量雄厚的创作设计群体。莱州玉雕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精雕细琢的基础上,也具备了现代艺术造型的创作制作水平,产品形成六大类(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器皿及水族),系列产品达7800多个。
6、吕村年画
闻名于胶东半岛的吕村年画,发祥于莱州市平里店镇吕村。生产规模虽不抵中国“四大年画”产地,却也因其乡土气息浓厚、工艺流程独特、墨彩交融艳丽、手工绘制精细等特点深受当地群众和中外客商的青睐。
吕村年画,来自于民间,拥有相当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百姓根基,其题材多是祭祖、消灾、赐福、贺官、庆寿、烟火接续等。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渔樵耕读,才子佳人,琴棋书画。也有创造喜气洋洋新年气氛的福禄寿喜、自然风光、花鸟鱼虫、红男绿女等。如,(影)、(影)屏、文武财神、菩萨等。
吕村年画融版画、传统国画和民间壁画技法于一体,经过了几代人的刻苦探索和潜心研磨,形成了今天这种勾线填色、水墨色彩相交融的民间工笔年画风格。相传吕村年画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清朝咸丰年间,就有民间艺人张文兰开画屋教子孙绘制年画的考证。今天老艺人家里还有清朝宣统年间所绘制的�(影)。吕村年画服务于民间,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故而传世不衰,至上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吕村年画从品质上、风格上、数量上、效益上都达到了高峰,全村70%的人,农闲的冬季都在绘制年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今天,吕村年画一去昔日之盛状:画屋几乎全部拆除,绘制器具几乎全部销毁,子孙几乎全部不再传承技艺。尚在的成手不足5人,能持笔涂鸦的可凑到30人左右。吕村年画在哀鸣,吕村艺人在呼救,因为吕村年画是民间艺术宝库的一块灿烂的瑰宝,具有杰出的学术价值和不朽的实用价值,抢救、发掘和保护吕村年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引导、改造并利用其优秀艺术为社会服务,为百姓服务,是当今政府和全社会的光荣职责。愿吕村年画早日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莱州大蟹 此蟹是掖县的著名特产。因掖县古时是莱州府的所在地,因此,莱州大蟹之名便流传至今。莱州大蟹的背面有三个隆起部分,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最后一齿特别长,形似梭子,故俗称“三疣梭子蟹”。这种蟹个大味鲜,肉质细嫩。雌蟹最大的重达0.75公斤。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螯里雪白粉嫩的肌肉以及大蟹后腿上的肉,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俗称大蟹子。因背甲隆起三个疣瘤,整体似梭子形,故学名为三疣梭子蟹。莱州湾滩缓波稳,适合蟹子的潜沙习性。境内胶莱河、沙河、王河等十几条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促使浮游生物繁衍,给蟹子准备了充足的饵料。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莱州蟹个大丰满,格外鲜美,名扬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