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 清朝顺治年间,滕、峰一带地方,十人中有七人偷盗。官兵们不敢抓捕他们。后来朝廷安抚他们。那里的官府另立了“盗户”的一个名目,只要是盗户与良民发生纠纷,官府特意偏袒盗贼,是因为害怕这些盗户反叛。后来打官司的人就冒称自己是“盗户”,同时又竭力指责对方不是“盗户”。对于争讼事实的曲直是非,反而无人过问,争讼的双方及官府都把精力放在是否“盗户”的调查上。 此时县衙门正闹狐患。县令的女儿被狐妖迷惑住了。便请来术士驱狐,术士用符咒将妖狐捉入了瓶中,准备用火烧它。狐在瓶内大喊:“我是盗户!”听到的人没有不掩口暗笑的。
盖:原来是
辄:就,总是
适:正.力:竭力赶上;恰好
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
原文:
顺治间,滕、峰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
译文:
清顺治年间,在山东腾、泽两县的地方,十个人有七个做盗匪,官府也不敢抓捕他们。后来(他们)受到安抚,县里的官吏特别称之为盗户。凡是遇到盗户与一般百姓发生争执,官府就专门偏袒盗户,这是因为怕这些盗户再反叛作乱。到后来打官司的人就总是说自己是盗户,每每双方都冒称盗户,各自详细陈说,甚至在法庭上暂且不辩事理曲直,而是先以谁是盗户的真伪,反复互相反驳,使官吏非常难以查证。适逢县衙暑内闹狐狸,县令有个女儿被狐狸影响生病,县令请来擅长作法的术士们,那个术士用道符把狐精捉入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这狐狸。这时狐狸在瓶子里大声喊道:“我是盗户!”听到这话大家没有不偷偷笑的。
1.盖恐其复叛也。表示推测原因,这是因为……
2.后讼者辄冒称盗户。总是。
3.适官署多狐。适逢,恰巧遇到。
4.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极力。
5.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那一句。请找出。
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