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与鸡蛋不宜同煮任何禁忌都要有个理由。他提供的理由是:牛奶中含有碳酸盐,鸡蛋蛋黄中含有铁,这两种物质结合在一起可生成不容易吸收的磷酸铁。时间一长,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临床上称作“牛奶、鸡蛋贫血症”。好好看看这段话,其中的错误真不少。碳酸盐和鉄结合成为不容易吸收的磷酸鉄?
这话显然不合科学道理。实际上,牛奶中富含的是钙、磷、钾元素,而并没有什么“碳酸盐”。 那么,牛奶中的磷酸盐和鸡蛋蛋黄中的鉄结合成为磷酸鉄,从而妨碍鉄的吸收,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要想一想,鸡蛋黄里面的鉄,如果不遇到牛奶,是否容易吸收。鸡蛋黄中富含鉄,但是蛋黄中的高磷蛋白就会与鉄结合,妨碍它的吸收,因此鸡蛋本身并不是一种提供鉄的好食品。无论是否遇到牛奶,用鸡蛋来补铁都很不理想。
如果真想补铁,大可不必和牛奶、鸡蛋过意不去。牛奶是典型的贫鉄食品,而鸡蛋是典型的低鉄吸收率食品。只要吃些富含血红素鉄的红肉和内脏类,以及富含维生素C帮助鉄吸收的蔬菜水果类,就能解决补铁问题。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鸡蛋加牛奶导致贫血的说法呢?
看来,这个说法主要是指蛋奶素食者,也就是仅用鸡蛋和牛奶来提供动物蛋白质的人。他们不能从肉类当中获得容易吸收的血红素鉄,蛋和奶又不能替代肉类供应鉄,于是需要格外注意维生素C和其它植物性鉄源的供应,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如人们所知,植物性的富鉄食品主要是坚果类(黑芝麻、榛子、瓜籽、芝麻酱等)、水果干(枣、桂圆、黑枣等),以及帮助维生素C吸收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只要膳食中有足够的富鉄食品,即便每天吃牛奶煮鸡蛋,也不会患上什么“牛奶鸡蛋贫血症”。
牛奶不宜和生鸡蛋同煮。
牛奶在加热到60-80度时营养价值就有所下降,鸡蛋的加入虽然蛋白质增多了,可也损失了不少,有营养学家说过,至少在牛奶中加入生鸡蛋(西式)是不科学的。
牛奶是不能长时间加热的,但用微波炉热牛奶用的时间就比较短了。
早上饮用一杯牛奶,牛奶中的乳糖可以促进吸收,增强肠蠕动,比较合理的早餐是一杯牛奶、适量的新鲜水果或蔬菜、100克干点(面包、馒头、大饼或饼干等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品);中年人则要适当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一个鸡蛋、一碗豆浆或一碗粥、少量干点和适量蔬菜;老年人的早餐除了要有牛奶和豆浆以外,还可多吃粥、面条、肉松和花生酱等容易消化、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早起喝杯早餐牛奶,搭配含有谷物纤维的固体食物,简单又营养。还可以直接饮用加了谷物的早餐奶,例如苦荞早餐奶,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苦荞麦特有成分对软化血管,维护微循环,改善现代人的“亚健康”,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保健作用。
最好不要把牛奶和鸡蛋一起煮着吃。因为牛奶在煮沸后蛋白质变性,损失很大,鸡蛋需要煮熟才容易消化吸收并且能杀死鸡蛋中的细菌等。这样两种不同的温度要求对两种食物来说,肯定有一种是不合适的。为了保证营养与健康就应该分开食用,不要用牛奶煮鸡蛋。
牛奶和鸡蛋都是蛋白质含量较高是食物,先说说牛奶,加热牛奶最好不要用高温,因为蛋白质在摄氏66度左右就开始发生细微的分解,因此,加热牛奶会损失营养价值。但是,牛奶中有一种菌,要在摄氏72度左右,连续加热2~3分钟才能杀灭,要高价值还是不要细菌,自己选。再说说鸡蛋,一个鸡蛋就能维持一个早晨的记忆力,但是其胆固醇含量较高,一天1,2个就差不多了。总之,牛奶煮鸡蛋,坏处虽说不太有,大也没什么好处,建议分开吃。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片面包,一些水果,那是最好不过的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