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谁之过
1、街亭之失,过在马谡。他言过其实、狂妄自大、轻敌自恃、死守教条、脱离实际、不纳谏言、违反军令,才致使咽喉之地街亭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2、街亭之失,过在诸葛亮。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自己也不得不用了一生都未敢用过的险计—摆下空城,险些被魏军活捉。
诸葛亮至少犯下了三条不可原谅的过错:
①用兵分散,难于相顾。马谡、王平二万五千,高翔、魏延各一万。
这样算来总共是四万五千军兵把守,按说应是足以抵当司马的军兵了,但是这些军兵四处分散,相隔甚远,难以形成合力。
马谡又只分了五千军兵与王平,而自己却将最强的两万人布于山上,以致最后被包围,王平的五千军也寡不敌众,落得个以卵击石的下场。
②用人不当,自相矛盾。从小说中的描述看,他最后决定替换马谡的人选是长史杨仪,看来无论谁守街亭,只要执行诸葛当道下寨的军事意图就行了。
诸葛亮显然意识到马谡可能会刚愎自用,却以国之重任相托;马谡是主将,但诸葛亮却把“当道下寨”的这个最重要的军事意图托付给了副将王平。
原本就性高气敖的马谡刚坐上了主将的宝座,总算得到一展“才华”的机会,又怎么能够虚心的接受副将王平的“意见”呢?
③优柔寡断,延误战机。众将部署完毕以后,孔明仍然犹豫不决。
看出此时的他还放心不下马谡,假若此时,他当断即断,不感情用事,马上更换主将,应该还有挽回的余地。
因此,街亭一役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孔明的用人不当,其理由为以下2点,感情用事。众所周知,谡与亮为兄弟,二者之亲,不言而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诸葛亮却不顾众人的反对, 一意孤行,用了连自己都不放心的谡,犯了兵家大忌。
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机关兵担任先锋军总司令,同魏国名将司马懿的大军对阵,显然有点以卵击石的味道。
2. 不能知人善用。个人感情冲昏了孔明的头脑,使其不能知人善用。马谡是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并非庸才。
战时,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计有了“七擒孟获”。
后来,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
北伐前夕,马谡提出了离间计,使魏睿和司马YI 发生分歧。但是却缺乏将领最根本的要求——作战经验。
善于小征小战的能手不一定是个运筹帷幄的将军。马谡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啊。
自马谡死后,诸葛亮用兵打仗远不如以前,原因就在于身边缺少了善于谋划的智囊型人才。
因为少了马谡参与,晚年的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躬亲,最后凄惨地劳累而死。
当时出任先锋总司令一职,理应由久经沙场的老将魏延、吴懿、赵云等人担当,而由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的马谡做参军啊。
汉高祖刘邦在评价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说过: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假若诸葛亮真能做到知人善用,各得其所,怕马谡、魏延、李严、杨仪等人才也不会是因错位而落到悲惨凄凉的结局。
可见,孔明足智多谋,却并非知人善用。
街亭之失,错在用人。孔明感情用事,用人不当。若因机智多谋而把他的错误一笔勾销,显然不是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
为何在我们眼里只有智慧过人的孔明,而没有失街亭的孔明呢?事情的成败往往并不取决于人才的得失,而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
世上只有错位的人,而没有无用的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
综上所述,战略失误 不能知人善用,人才错位的始作俑者是决策者而非执行者,街亭之失,过在孔明啊。
诸葛亮至少错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建立良好的选人制度和提拔人才体系。
在这里我们看看整个蜀国除了刘备留下的五虎上将之外,蜀国其实根本没有领军的帅才,人才培养、发现和提拔体系完全没有。
也许是诸葛亮有意为之。但至少是没有的。“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将军”就说的是这件事。
马谡在街亭之战前面,除了跟诸葛亮提了很多治军建议之外,直接领军打仗的事件几乎没有。
将马谡派出锻炼可以先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进行锻炼,就像我们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一样,下基层锻炼,让他的能力通过实际锻炼得以提高岂不是更好。
这样的事例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也出现过很多,很多企业老总,在任用人才的时候,往往没有让其从最基本的单元进行锻炼。
而直接将其提拔到一个重大的区域进行独立行使大权,结果,导致过度干涉下属(下面的老资格的区域经理和经销商) 正常运作,瞎指挥,最后,下面形成互相倾轧,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
2、授权不充分
当然了这个事件要是在美国或者欧洲那种思维情况下,诸葛亮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区域交给一个自己信任的下属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内,就不太适合了。
中国人性格具有与其他任何地方性格特点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其下属都会在其个人英雄主义的引领下,向前走。
在街亭,马谡寸功未立,诸葛亮又在其下安排了一个老将王平来制约马谡自然不会形成上下齐心的统一行动。
日本人强调团队,团队的每个人都是整个公司的智囊和战斗队,即便是每个士兵,更别说是王平了,都对街亭之失担当责任。
当然在马谡决策的时候,会受到掣肘,不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笑谈了。因为中国人往往在授权时会有所疑虑。
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早就在我国古代兵书上写明,诸葛亮未必不知,也许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诸葛亮才猛然觉得只有马谡能够守住街亭,可怜蜀国无大将!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此时派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参谋更好一些。或者就派马谡为主将,将其兵力减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给王平辖制也是不错的行为。
不要王平和马谡合兵一处,这样马谡守住无水源、无粮源的高山,王平把手第二关,相互依托岂不更好。
因为这个时候,马谡也许不会有恃无恐,将自己“置之死地”了。因为,这样授权,相反会让马谡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挡,越是拿诸葛亮作为令箭,马谡越是自作聪明。
所以,还有一个最差的办法,就是,不将王平派为副将,就将整个权利授予马谡,让他有临时处置的权力。这样我觉得也好些。
恰恰这就是注定了失去街亭这样的战役失败,街亭之失不在马谡,而在于诸葛亮用人失察,授权不明,授权不够所致。
3、临时处置的预案不当
诸葛亮在选派王平为副将的时候,给王平多有交代,并不是错,错就错在当区域经理过分刚愎自用的时候。
当然了,当时并没有电报或者手提电话这样的即时通信设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但是,诸葛亮之前并不是没有很好的处置这样事件的方法,比如三个、四个锦囊(刘备招亲的时候就被用过) 。
4、没有选派更强有力的团队给马谡
这点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到了街亭之战之前,诸葛亮既无良将更无精兵,这不是诸葛亮的错。
但至少也应该把坚定执行制度的兵派下去。仅仅两三天,就军心涣散,诸葛亮每年练兵,连心理素质都没练好。
让一个只会墨守成规的,纸上谈兵的人带队,不是诸葛亮的错又是谁的错?
5、街亭
现在莫说,军级以上的防守,即便是连排班这样的防守都有层次,搞不同层级的防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战斗单元的火力配备、人员配备的力量。
搞得自己最后大演《空城计》。
连儿子都瞧出来了,司马老哥不明就里,也就装个糊涂,给你个台阶下罢了。
诸葛亮连同后来所有的人都说几个扫地的加上一把琴吓退了曹兵千万。
6、杀一个马谡给自己面子,这就是更大的错了
我其实非常欣赏马谡的态度,敢回来领赏,就是欠诸葛亮一刀
脖子就在头的下面。 但我不赞赏诸葛亮的处事行为,人家马谡本来就不该但当这样的责任,一个市场部的策划人员。
给你当了区域经理,没有经过实战的,也就是动动脑子,耍耍笔杆,你让他去耍刀舞棒,本来就是乱点鸳鸯!
马谡也不是说一无是处,七擒孟获的策划人,就是此君。不过战术实施是你老诸罢了。
还有,既然惨败,既然已经回到蜀国,干吗不让马谡受到其他次一级、二级的处罚,好将来有个继续市场策划的机会。
甚至也可以从事人才梯队建设、或者下基层锻炼,也去练练刺杀这样的基本功。成为一个干才也不是不可能的。
本来你的队伍就差人,杀一个少一个,不能将头寄放在此君肩上。搞个留头察看也好吧。
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了,但是经验却收获了。
总结是第一重要的,关键要深刻,要有针对的措施,要能够形成文字,对自己公司、国家发展有利。
诸葛亮永远只能在蜀国闹闹眼子,隔三差五地挑战一下魏国罢了!统一中原是梦想!
因为,作为主管,或者职业经理人,除了应该拓疆掠土之外,还要注意人才梯队的建设和选拔!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于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悲哀的!
因为刘备临终前曾说过,马谡不能重用,而诸葛亮却让马谡去守街亭,最后导致街亭失守!
用人不当
《失街亭�6�1空城计�6�1斩马谡》
剧情:街亭是汉中咽喉要地,诸葛亮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亮再三嘱咐须靠山近水扎营,并派副将王平相助。马谡刚惧自用,竟在山顶扎营,被魏将张郃打败,失了街亭。马谡失街亭之时,诸葛亮驻西城,精兵良将俱派出在外,西城空虚;又知司马懿乘胜来取西城,危急中,设下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 自坐城头,抚琴饮酒,悠闲自得地等着司马懿大兵的到来。司马懿至城下见状生疑,素知诸葛用兵谨慎,不敢轻易进城;及至探明确系空城,再回来攻城时、诸葛已调来赵云, 司马大惊而退。马谡失街亭,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马之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又责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老生传统戏,各流派演出各有特色。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
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
过了年,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传出消息,要攻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并且派大将赵云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装出要攻打郿城的样子。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郿城。诸葛亮趁魏军不防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音ruì)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马谡。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马谡自己知道免不了一死,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
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以后,他真的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诸葛亮认为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退兵的时候,又用计保全了人马,立了功,应该受奖励,就把王平提拔为参军,让他统率五部兵马。
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可是我用人不当,也应该负责。”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他的官职降低三级。
刘禅接到奏章,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有个大臣说:“既然丞相有这个意见,就依着他吧。”刘禅就下诏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仍旧办丞相的事。
由于诸葛亮赏罚分明,以身作则,蜀军将士都很感动。大家把这次失败当作教训,士气更加旺盛。这年冬天,诸葛亮又带兵杀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包围了陈仓(今宝鸡东),杀了一个魏将;第二年春天,又出兵收复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易西北)两个郡。后主刘禅认为诸葛亮立了功,下了一道诏书,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