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不容否认的是城市化极大地焕发了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和文明素质,城市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时期该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呢?一言以蔽之,新型城镇化最核心、最本质、最关键的真谛是人的无差别发展。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惠及每个社会成员
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城镇化第一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不仅仅是人生活在城市里,更重要的是能够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居所、有就业;既生活得舒适、健康,又生活得有尊严;不仅有社会保障和适宜的环境,还能够促进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真正的城镇化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家庭的收入、福利、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都来自于城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产业来支撑。城镇化必须建立在工业化之上,因为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是城镇化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对于离开土地进城的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保持同步与协调,才会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来消化进城农民就业难题。没有工业化做基础,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盲目城镇化,只会造出更多的 “空城”。只有防止了缺少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规模而导致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城镇化,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真正要义。
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
改革与转型是手段。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围绕市场机制深化改革,通过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解决农民工半市民化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要强调有质量的城镇化,要提倡“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城镇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新型城镇化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的途径。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