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由永乐、宣德年间烧成。成化、弘治年间的最好。弘治“娇黄”,色彩纯正,匀净莹润,以“浇釉法”施釉,又称“浇黄”。常与描金绘纹结合。如弘治“黄釉金彩兽耳罐”。到正德年间,常在黄釉上绘绿色龙纹,格调别致。另有嘉靖“深黄”,呈色柔和文雅,万历年间流行。后又演变出“鱼子黄”、“鸡油黄”、“老僧衣”等色釉。黄色是宗庙祭器用色,嘉靖九年定名“方丘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