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可以调动千军万马,为何后世全都消失不见?

为何后世全都消失不见?
2025-03-26 18:54: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们通过古代战争类的电视剧都可以知道以前有一种东西叫虎符,虎符虽然十分的小,但是它却是可以调动军队的重要物件。但是自从唐宋之后就很少听到虎符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制造业越来越强大,很多人的制造手艺越来越好,无法再做到不造假的情况了。

虎符分为两半,两半合在一起是一个猛虎状的东西。在以前,虎符是一半给皇帝,一半给将军,这样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调动军队,防止别人从中作祟。只有两半都合在一起无误了之后,才能够让将军调动大军出动。一般是皇帝决定调动军队,然后将虎符给自己信任的人,然后让他带着虎符和自己的命令,交给将军,与他核对虎符,之后调动军队。

之所以之后没有虎符,我认为就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因为虎符之所以难以复制就是因为其上的花纹样式,所以即使虎符代表着军权,很多人想尽办法要去得到它,但是很多人得不到,并且没有办法去复制。这也是皇帝能够放心使用虎符的原因。

在春秋时期,冶炼工业都是掌握在国家的集权者手里,没有什么人能够在平时得到这样的技术,所以制造虎符只有国家才能够做到。而虎符上面刻着很多复杂的铭文,上面的形状也是特意做出奇怪的样子的,所以更加难以复制。

但是之后随着各种产业的发展,这项技术民间也开始广为流传。所以之后的人们完全具备这种虎符的制作技巧。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改变,在这样一个小虎符上做文章,实在是不方便,不如换一种方法了。

回答2:

   古代用兵打仗,由于信息传递主要靠口授,或用文字,往往会出现误传或故意错传指令,为此,发明了虎符,用虎符作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虎符成为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晋鄙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答3:

在秦汉时期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大臣或将军想要调动兵马时,都需要一个小小的,被称为虎符的信物。如果没有它,即使你是再大的官,也调动不了一兵一卒。当时就会想,既然这小小的虎符这么管用,为何不见有人造假呢?后来才发现这是自己想多了,至于原因,我们先从这枚博物馆中的虎符说起。

上图这枚雕刻篆文,且栩栩如生的虎状饰物,就是战国时其所使用的虎符。于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完整的虎符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合在一起呈虎状。这枚虎符明显是左半部分,为地方领兵的将领所拥有,而至于君王持有的另一半,或许已经消失于咸阳的某场大火中。
小小的虎符,大大的防伪
为了防止伪造,我们会发现虎符的内切面并不是平整的一面,而是凹凸不平的,在其颈部甚至还有一个很深的凹槽。两枚虎符合在一起时,会严丝合缝,宛若一块未被分割的整体,我们常用的“符合”一词,正是源自于此。这样的设计,除非伪造者见到虎符原件,不然是极难模仿这种复杂的内切面形状的。
此外,古代的铸造技术和现代差别很大,尤其是在青铜冶炼方面,每次的合金比例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无法做到精确,所以细心的人会发现每次熔炼铸造的成品,铜锡等金属的比例不一样。而我们的虎符在制作时都是用同一锅金属铸造,金属比例完全相同,不存在有差异的问题。
最后在虎符上还错金(注释1)篆刻,错金是一门将金丝嵌入金属器物中的工艺,在古代尤其是秦汉,是十分不多见的技艺,一定情况下可以起到防伪的作用。如王莽篡汉时期所铸造的新币——“一刀平五千”,就因为采用了错金这种防伪工艺,而又被称为“金错刀”。错金工艺稀有,所以在古代想要伪造虎符,前提你能够找到如此稀缺的工匠。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为何在古代很少有伪造虎符的情况发生,主要是因为虎符复杂的内切面,合金配比的差异,以及错金小篆的防伪作用,这三者极大的提高的防伪性。其实还有一点虎符很少被伪造的原因,那就是绝大多数人是几乎见不到虎符的,这种私密性,就进一步杜绝了伪造的可能性,让心怀不轨之人,不得不打消念头,另寻他法。
说完虎符的防伪方法,我们再来看虎伏上小篆铭文的内容,这篇虎符铭文共计40字:
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大致意思是说,此为调动兵马的信物,右半边在黄帝手中,左半边在这块,则在古时候名为杜地的将军

回答4:

通过很多电视剧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一切虎符有很强大的力量,可以调动千军万马,后来的消失是因为时代的变化。

回答5:

稀少呗,首先先搞清楚虎符是什么?虎符是古代帝王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也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将。它是兵权的象征,谁掌握了虎符,谁就可以说握有天下兵马。可历史长河上千年为什么只有窃符救赵的故事,却没有人仿制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想过仿制,只是没有模仿的技术,古代的虎符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在是太难复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