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九龙岩浆岩带印支期—燕山早期及燕山期的花岗岩的147Sm/144Nd比值在0.077656~0.139173之间,平均值为0.107052;143Nd/144Nd在0.512185~0.512713之间,平均值为0.512293;εNd(t)除一件样品(JL-3)为正值(3.85)外,其余样品的εNd(t)均为负值,变化范围在-7.64~-1.33之间,平均值为-5.09。研究表明,εNd(t)小于0表明物质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εNd(t)大于0表明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雅江-九龙花岗岩带绝大部分样品的εNd(t)均为负值,这一特征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样品JL-3的εNd(t)为正值,表明物质来源与亏损地幔有成因联系。
折多山岩体喜马拉雅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147Sm/144Nd、143Nd/144Nd、εNd(t)分别为0.082919、0.512342、-2.87413。εNd(t)为负值表明其物质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西范坪石英二长斑岩147Sm/144Nd比值在0.1052~0.1053 之间,143Nd/144Nd比值为0.5124,εNd(t)在-4.1~-4.5之间(沈渭洲等,1996),表明其物质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
雅江-九龙花岗岩带印支期—燕山早期及燕山期的花岗岩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变化范围较大,在0.60~1.87Ga之间,大部分样品均在1.00Ga以上,平均值为1.27Ga。折多山、西范坪花岗岩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0.94~1.06Ga。
表7-3 川西花岗岩Sm-Nd同位素特征值
续表
在εNd(t)-εSr(t)图解(图7-5)中,雅江-九龙花岗岩带的样品绝大部分均落入壳源花岗岩区,即Ⅳ象限上部年轻地壳物质区,这表明本区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两件样品分别落入工、Ⅲ象限,Ⅲ象限一般为地壳麻粒岩相岩石,表明其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
川西地区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